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银行理财“回血” 投资者操作仍需谨慎

  本报记者 王丽华

  在理财净值持续回升、渠道端加强投资者沟通等多重因素影响下,近期,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持续回暖,破净压力正进一步缓释。同时,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也开始缓升,理财规模逐步呈现底部修整态势。

  “终于回本了,现在就等到期拿钱了。”近日,市民夏晓莹通过手机银行App查询自己购买的理财产品时发现,一笔5万元的理财产品的参考价值已经呈现正收益,就等5月中旬到期赎回了。夏晓莹告诉记者,去年11月中旬她在这家股份制银行购买了两只理财产品,其中一只理财产品期限为90天,到期时受“破净潮”影响还未回本。另一只理财产品买了半年期,就目前的行情来看,到期后应该还能赚一些。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随着债券市场回暖,银行理财净值正在逐渐修复。不少和夏晓莹一样经历了去年“破净潮”的投资者,账户也在逐步“回血”。

  随着净值逐渐修复,理财产品收益率也开始止跌上涨。据相关数据网统计,截至2023年第1季度末,理财公司存续理财产品14892款,环比增加1026款,占市场存续理财产品的44.03%。理财公司存续开放式固收类理财产品(不含现金管理类产品)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为4.00%,环比上涨5.81个百分点。可以说,银行理财迎来了久违的“量价齐升”。

  随着净值回升,银行理财市场也再次受到资金青睐,银行及理财子公司新发的理财产品数量也在增加,这意味着,供投资者选择的理财产品变多了。以某家银行在售的产品为例,目前有近30款产品可以选择,包含现金管理类产品、定期开放式产品以及最短持有期每日开放产品。在年化收益率上,最高可达4.27%。

  银行理财产品快速“回血”的同时,又有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了投资者面前,那就是银行理财回本后,要马上赎回还是继续持有呢?

  银行人士表示,去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年份,这一年,因为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加上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加大,加剧了投资者对于理财产品的不信任感,感觉当时买的银行理财产品和以前“保底”的银行理财产品根本不是一回事儿。但从底层资产来看,现在大多数投资者买的银行理财都是固定收益类,具体一点就是债券、同业存单等固收类资产,再配置少量的权益、商品衍生品等资产,这一类的资产组合从长期来看,整体表现还是比较稳健的。

  因此,理财产品回本后是否要马上赎回,还要看个人具体情况而定。比较关键的一点是,要考虑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是否与理财产品相匹配,如果投资者仅仅是因为去年亏损心有余悸,那么最好结合自己的偏好、风险承受能力、产品前景等因素理性判断,切勿盲目跟风。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大同新闻
   第04版:专题报道
   第05版:社区365
   第06版:时事
   第07版:时事
   第08版:时事
   第09版:时事
   第10版:体育
   第11版:消费
   第12版:消费
   第13版:九龙壁 随笔
   第14版:户外
   第15版:电视连载
   第16版:广告
银行理财“回血” 投资者操作仍需谨慎
建行大同分行 多举措加强银商合作
建行大同分行 开展主题宣传活动
提高可转债中签率有技巧
建行灵丘支行 上门服务温暖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