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忠于原著又视角独特

读《〈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精学导读》

  百年大党恰是风华正茂,回望波澜壮阔的奋斗征程,中国共产党遭遇过无数严峻考验,一次又一次站在了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就是这样一个关键性的历史时刻。中国该向何处去?中国革命怎么搞?中国共产党又当作何抉择?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以强烈的政治担当、高度的理论自觉写下了这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思想光辉的著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深刻回答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为什么要革命以及怎样进行革命的时代课题,带领全党同志廓清思想迷雾、坚定革命理想,指引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该书一经问世就被用作我们党对党员干部、广大群众开展政治教育的重要读物,今天更成为读者考察近代中国社会、理解中国民主革命的经典著作。其丰富的内涵、深邃的意蕴影响深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依然需要认真品读。

  经典在传承中历久弥新。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树荫教授、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二杰博士的合著《〈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精学导读》(下文简称《导读》)实为引导读者研读领会《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理论内涵与精神实质的优秀入门读物。不同于艰涩的研究论著,该书将缜密的逻辑思维、深厚的理论积淀转化为面向大众的普及性文字,既继承了原作浅近平易的语言风格,又不乏鞭辟入里的理论分析。全书共11章,按照背景分析—内容导读—意义总结的顺序展开,系统全面地介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形成的时代背景,解读原作的核心要义,阐明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读下来,有三个方面令人印象深刻。

  一是尊重文本逻辑,努力体现原作的内在思路。《导读》从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切入,进而展开对古代封建社会的描述,接着转入到对近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制度、性质、特点的分析,引出近代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力量、性质、前途等基本问题,据此阐明中国共产党的双重任务,由远及近,从历史到现实,最大程度保留原作知识架构,由此建构起完整的导读框架,清晰地向读者呈现出原文的逻辑思路。

  二是探究历史逻辑,努力把握原作的时代背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是一部成文于重要历史关口的论著,需要置于其诞生的时代背景即民主革命时期的历史视域中进行整体性考察。《导读》在开篇《历史与现实的追问》一章简要交代宏观背景,但并未连篇累牍地进行铺陈,而是将时代背景融于内容叙事之中,紧扣章节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例如,在论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时,分别从当时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揭示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帮助读者更清楚地看到社会现实与共产党的革命道路选择之间的紧密关联。

  三是突出理论逻辑,努力彰显原作的学理内涵。《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性文献,其关于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论述体现了毛泽东的深邃思考和深刻把握,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品格,构成了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大众阅读思考的重点所在。《导读》不局限于个别字词的解析,不追求具体知识的罗列,而是聚焦重大理论创新,注重追溯理论来源、阐发理论要义、挖掘理论价值,积极回应读者关切。例如,在《造成革命联盟的民主共和国》一节,以“无产阶级专政”为关键词,历数了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以及国际社会的观点,旨在讲清楚文本背后的道理、学理、哲理,有助于读者更准确地把握理论生成过程中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内在互动,体现了作者作为理论工作者高度的理论自信和身份自觉。

  总之,《导读》一书内容忠于原著又不乏独特视角,语言平实易懂又不失深刻,开篇即提出“时代之问”,随后带领读者一步步探究答案,不仅有娓娓道来的叙述,也有精辟独到的阐释。作为一种通论式的入门读物,《导读》是作者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大众化的精心之作,是学习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的生动教材,适逢党史学习教育如火如荼,相信这本著作定然能对广大读者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选自《学习强国》

 
     标题导航
~~~读《〈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精学导读》
~~~
~~~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时事
   第05版:时事
   第06版:书香
   第07版:电视连载
   第08版:九龙壁 随笔
忠于原著又视角独特
永恒的美术经典
《真理的味道》
《漫谈党史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