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平城区垃圾收集转运体系初步形成

实现全密闭高效运转
垃圾在转运站进行压缩处理 杨昱郁 摄

  本报讯 (记者 杨昱郁) 外部颜色亮丽,内部干净整洁,一次挤压8—12吨生活垃圾……在平城区部分路段有一种垃圾转运站,改变了以往地坑式垃圾收运站的脏乱差形象,让城市垃圾收运更加高效、整洁、环保。到目前,平城区运行和在建的垃圾转运站总数为83座,垃圾收集转运体系初步形成,实现了全密闭高效运转。

  据介绍,平城区于2009年陆续建成压缩式垃圾转运站40座。2020年实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在田村、智家堡村、燕庄村等25个村分别建成25个压缩式垃圾转运站。2021年老旧小区配套垃圾中转站基础设施提升改造,新建和改造垃圾转运站18座。垃圾转运站分布于市区各个角落,每个转运站的转运能力8—12吨,是旧式地坑式收运站的3—5倍,每个转运站可以覆盖人口1.5—2万人产生的生活垃圾收集,完全满足垃圾收集转运。所有转运站加起来日平均转运生活垃圾总量约350吨,全部通过压缩转运到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无害化处理。

  为了最大限度发挥垃圾转运站的功能,平城区环卫服务中心专门成立了垃圾站管理公司,对垃圾来源、垃圾量、垃圾种类、倾倒时间进行了摸底统计,科学规划调整了垃圾站收集的区域范围,使每个垃圾站足量收集转运,杜绝了垃圾站排队倒垃圾,一趟拉不完,两趟不够拉现象,进一步提高了垃圾二次转运效率。

  经过10多年的建设和不断完善,平城区初步建立起了收、转、运一体化,点、线、面相结合的收运体系,生活垃圾实现了减量化、密闭化;垃圾站通过压缩减少了垃圾中的含水量,垃圾转运由直接装车转运变为压缩密闭转运,减少了清运趟数,缩短了拉运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初步建立起了科学有序的垃圾清运工作框架,同时杜绝了垃圾在运输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大同新闻
   第04版:大同新闻
   第05版:视觉
   第06版:晚报早评
   第07版:社区365
   第08版:时事
   第09版:时事
   第10版:时事
   第11版:时事
   第12版:文娱
   第13版:健康
   第14版:朋友圈
   第15版:电视连载
   第16版:九龙壁 随笔
我省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时间确定
永泰门广场音乐喷泉重排曲目
平城区垃圾收集转运体系初步形成
本月中旬云冈机场再增3条直飞航线
我市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应急救援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