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涛山,位于大同盆地西缘,成长于数千万年前的燕山造山运动。大地隆起的力量造就它刚硬高峻的身形和气质,一眼望去,北方的属性明显。然而,就在洪涛山的中段,却有一处风光秀美、宛如江南的存在。当地人称之为神头海或千泉古镇。以海称之,表明它的自然禀赋与众不同。让我们一起走近,感受神头的魅力吧。
桑源奇水
神头,朔州城15公里处,环城高速东口附近。繁忙的大运公路从镇子西侧经过,车水马龙的喧嚣和高大的火电晾水塔常让人忽略古镇的存在。若非那片纯净的湖水引人驻足,也许就错过这处难得的风景。
水面东西长,南北窄,呈不规则的湖状分布,边缘生长着茂密的芦苇,中间出露小岛两三,岛上林草葱茏,青鸟戏波。如果只观局部,习惯塞外景色的游人会以为置身江南水乡。殊不知,这片水域已存在数百万年。《清一统志·朔平府》中所述的洪涛山“在朔州马邑乡西北10里,桑干水出焉”,所指即此。
前人根据“桑干水出焉”,认为此处为桑干河源头。现代科学考察,确定桑干河发源于管涔山系,与汾河源头接近。高大的山体形成的分水岭,归拢桑干河的走向,受洪涛山的屏护,在朔州汇流,形成桑干河的上段。神头涌出的泉水,成为桑干河重要的清水源。
顺着湖堤岸,来到北侧的小广场。凭栏近观,两处大泉眼汨汨喷涌,水花翻腾,经久不歇。旁边的管理人员说,两处泉眼一名黄道,一名玉龙,相传黄道泉与管涔山汾河源头泉通。顺着他手指处,可看到另外几处泉眼。这些泉眼即便在寒冬也不封冻,水温常年保持在15℃左右,水质清纯无污染。涌出的泉水形成一个个连贯的天然湖,涌域面积约12平方千米,绘就出“白日借东风,桑干转碧流”的千古风韵。
神山雕龙
黄道泉、玉龙泉喷涌成湖,一石桥横跨,将湖分为东西两部,有东海、西海之称。东海北岸,挺立玲珑秀山,山水相映,仿佛中国水墨画中的风景。小山南面建有步道,拾阶而上,至近山顶处有盘龙飞升的石雕,龙首高昂,双目聚精,龙身扭动,四爪有力,似搅动云海,给人的感觉,可用活灵活现来形容。慨叹之余,不禁对雕龙的出现心生好奇。原来这与一则传说有关。
公元398年,道武帝拓跋珪定都平城,继续开疆拓土的伟业。一天,他带女儿拓跋公主巡游桑干。路过神头,公主被美丽的风光吸引,遂驻足休憩,忽然发现甘甜清冽的泉水中有红色宝珠,于是拿起含入口中,清凉香沁之感传遍全身。回转宫中发现自己已现孕相。随着分娩日临近,公主偷偷来到神头,登山待产,诞下3条小龙。三龙长大后布云行雨,造福一方,保佑神头成为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后人感念三龙功绩,建“三大王庙”供奉香火。而拓跋公主生三大王的地方,被称为神女山。
中国传统文化中,水与龙似乎有着天然联系。在神头镇,有关龙的传说不只一个。《朔平府志》记载,神头海“其水一望潆洄,波涌天际。北魏后池有二龙,时化为马,一骊一黄,遇天阴晦,每出民间,牝马遇之,生驹神骏 ,或有角如鹿茸。然唐尉迟敬德收而乘之,马奔,欲入池,敬德抱池边柳挽之,柳为之旋,其迹尚存。” 尉迟敬德,大唐名将,以忠勇善战著称,被百姓视为守护神。作为出生地,朔州留存诸多与其相关的文化名胜,细细品味能触摸到深藏这片土地的英雄风骨。
古镇商市
从神女山下小路向东,进入神头古镇。古镇中心矗立一大戏楼,近年新建。戏楼坐西朝东,台下一广场面积不小,聚集着各路商贩,蒸饼烤串相邻,白酒熏肉搭配,农具布匹前人头攒动,日用百货旁挑挑拣拣,好不热闹。集市的东边,有几间老屋,门楣有“明清商铺”的字样,讲述着神头曾有的另一番繁华。
走访大江南北古镇,发现它们有一共通点,多近水。水带来充沛的灌溉,养育五谷丰登;水保障百姓的生活,滋润万方生民;水承载便利的交通,连通八方货运。神头的水,浇过地,喂过马,行过船,待过客,把这里培育成雁门关外有名的商业重镇。
浇过地,不必多言。喂过马,与秦初置马邑有关。秦统一六国后,始皇帝派大将蒙恬率大军北击匈奴,战事需要马匹,蒙恬在此筑土城驯养军马,所筑之城因名“马邑”,即今朔州古城附近。行船待客与神头所处位置有关。资料显示,西汉初年起,此地成为和亲附汉、通贡互市的关键通道,过雁门后北上西行,桑干水可行舟,马邑道可驭车,均路过神头。明初,朔州建卫,成为大同镇长城军事防御体系三级内缘的重要支撑点。军事功能凸显后,朔州的民政职能外分,于神头一带建起马邑城,设马邑县,傍水而建的马邑城成为朔城卫的军粮供应站,以神头水利建磨,加工粮食和油品,催动神头成为农商基地。每逢秋收后,四方农户把谷黍胡麻运到这里,加工出成品,再行销雁北各地,马帮驼队绵延数十里,南下原平,北上大同,向西经过利民堡,过宁武关,远达内蒙古清水河等地。
在古镇中漫步,旧时商铺已不多见,代之近年新建的仿古建筑,没有岁月留痕的加持,这些建筑的文化基因先天不足,不得不说是种遗憾。
鳟鱼特产
逛累了,游乏了,接下来,与神头特产美食来个亲密接触。神头镇的小泊村里,以鳟鱼为代表的农家乐静待来客。
鳟鱼,据说是外来品种,肉质坚实,刺少味美,适合煮、烤、煎、炸,近年颇受食客欢迎。神头鳟鱼以金鳟、虹鳟居多,养殖的鱼塘离饭店不远,现捞现做,新鲜无比。等待美味上桌的同时,店主人通常会讲述神头鳟鱼的来历,语气中满是自豪。
上世纪70年代,朝鲜领导人访华,将虹鳟鱼作为国宴佳品带到中国。鳟鱼属冷水养殖的鱼类,对温度和水质要求较高,专家们发现神头泉属于岩溶泉群,水温常年恒定,非常适合其生长,于是虹鳟鱼在神头落户。来鱼塘近观,虹鳟鱼体侧有棕红色纹理,似彩虹,金鳟鱼通体金黄。当满池金红搅动着流波出现在眼前,必须用惊艳来形容。店主人说,以前人们通常会买回家烹饪,后来随着农家乐的盛行,越来越多的本地或外地游客选择农家乐里小聚,不仅品鳟鱼美味,还能尝到地道的朔州美食:胡麻油炒土鸡蛋,莜面洞洞蘸盐水,肉汤素糕,五花肉炖烩菜,朔县铁锅焖面……
这就是神头,水神奇,山毓秀,文厚重,物丰美,温暖的塞上水乡,回味悠长。
文/图 温鹏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