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1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当年明月照今夕

□ 任翔宇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

  充满争议又让人念念不忘的“湾区升明月”大湾区电影音乐晚会曲终人未散。徐小凤、华晨宇、谭维维、常石磊比起其他明星来,更需要一份平复心境,前辈与后辈之间的唱功对比、真唱假唱的晚会疑云、致敬与改变的孰是孰非,以及咖位计较的较真儿与无聊,仍在热搜榜上起伏浮沉。

  那一晚上反复被跟唱起的经典音乐其实才应该是主角。

  不管Lisa姐汪明荃唱《万水千山总是情》气息有多不稳,只有经过9吋黑白电视和14吋牡丹彩电的人才会迅速浮现当年画面原音仿佛重现;不管岁月怎样在蔡一杰、蔡一智与苏志威脸上留痕,当《失恋阵线联盟》前奏响起舞步蹁跹,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喜欢草蜢的和上世纪90年代初追剧《家有仙妻》的都会会心一笑。成龙大哥唱的《万里长城永不倒》,是傻小子们成天在街上哼哈迷踪拳、学陈真踢连环脚、模仿霍元甲挽长衫的记忆源头;《千千阙歌》《红日》《当年情》,是把许国璋英语磁带抹掉改录流行歌曲的歌单必备;《刀剑如梦》《水中花》《潇洒走一回》《大地》《长路漫漫伴你闯》,是街头录像带卡拉OK到第一代练歌房镭射光碟卡拉OK反反复复鬼哭狼嚎的必点曲库。当年农工大红房子吃散伙饭时洪鸥唱的《顺流逆流》,是与徐小凤一脉相承的命运练达;看汪小敏把《笑看风云》从青涩唱到纯熟,是渐忘了秋官云淡风轻后的人间审视。这一晚的歌,是属于香江歌坛黄金时代的代表作,这一晚唱歌的人是或将交棒、或将传承、或将继续奋战的热力不减的音乐人。这一晚,所有的不完美,其实都没有什么要紧,这一晚顶要紧的是“港台音乐”该怎样在今后的日子里仍能创造经典的问句答疑。

  这样的问题需要交付给炎明熹、曾比特这样的年轻人来回答,但也同样需要徐小凤、刘德华这样的舞台之王来一代一代做出表率。

  当我们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可以选择、可以喜欢的音乐类型、娱乐方式不再单一,那些曾经脍炙人口的港台歌曲渐渐褪下光环,近一二十年里,还能如《水中花》《一生何求》这样万人传唱的粤语歌已如凤毛麟角。不过郁可唯们还是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把经典传唱下去,所谓金曲不老,从来都是旋律和意味深长。

  之前我写过一篇《香港,别来无恙》,记录着香港回归、回归10周年、回归20周年的时候,我自己的感观。那些尖沙咀、旺角、中环从神往到路过无感的平淡,或许也是香港对于大众而言从神秘走向熟悉后所要经历的必然。大湾区不是只有一个香港,大湾区的电影和音乐也不是只能靠刘德华、李克勤、温拿乐队来身挑肩扛,每一次晚会音乐会上经典歌曲的回响,是念念不忘,也是新曲序章,不管是人还是世界,未来,才是希望。

  那些曾经万人空巷的影视作品和前奏响起就引发全场大合唱的音乐作品属于时代,那些同在时代中行进的人最有感触。我们永远不必用一代人的审美和喜好去要求另一代人,但可以相信的是,只要是可以唤起情感共鸣的,当是隽永经典,总是会跳跃出时间的羁绊,被一代又一代有相同悲欢的人喜欢。

  所以,曲未终人未散,就像香江水,奔流不停歇。所以,当年明月,也照今夕。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社会
   第04版:教科文
   第05版:主题策划
   第06版:时事
   第07版:时事
   第08版:时事
   第09版:时事
   第10版:文娱
   第11版:体育
   第12版:美食
   第13版:食趣
   第14版:九龙壁 艺苑
   第15版:电视连载
   第16版:说法
当年明月照今夕
挑灯小语
悬疑的人性
让城市成为“开放的艺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