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高燕) 近期国内多地监测发现猴痘病毒感染病例。为做好防护、加强监测,市疾控中心昨日发布健康提示。
市疾控中心专家介绍,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感染所致的人兽共患病毒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主要传染源为感染猴痘病毒的啮齿类动物,灵长类动物(包括猴、黑猩猩、人等)感染后也可成为传染源。潜伏期为5至21天,多为6至13天。发病早期出现寒战、发热,体温多在38.5℃以上,伴有头痛、嗜睡、乏力、肌痛等症状。多数患者出现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淋巴结肿大。发病后1至3天出现皮疹,皮疹首先出现在面部,逐渐蔓延至四肢及其他部位。皮疹从发病至结痂脱落2至4周,部分患者可出现并发症,包括皮损部位继发细菌感染、支气管肺炎、脑炎、角膜感染、脓毒症等。
市疾控中心提醒:预防猴痘要避免和罹患猴痘的人密切接触。性接触、特别是男男性接触具有较高风险。避免在猴痘高发国家与野生动物直接接触,避免宰杀、生食当地动物。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清洁和消毒。做好自我健康监测,若在国内外有可疑动物、人员或猴痘病例接触史,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并告知医生流行病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