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6集大型人文纪录片《大运河之歌》在总台央视纪录频道黄金档播出,由《整理河山》《盛世气象》《运河中心时代》《奔流南北》《融通天下》《生生不息》组成。该片以时间为轴,以文明创造、经济和社会发展、工程智慧、文化影响和传承利用为故事主线,深入挖掘大运河承载的深厚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将历史文化与现实相交融,呈现出生生不息的中国文化面貌。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建造时间较早、使用历史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人工运河,在规划、建造、维护大运河的过程中展现出中华民族的智慧、决心与勇气。
《大运河之歌》以现代视角解读祖先的智慧与思想。隋代大规模开凿大运河,便利的漕运促进了南北方交融统一。唐宋元明清陆续开凿和延长大运河,直到今天,大运河仍然是沟通祖国南北的“黄金水道”。运河之上,南北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愈加频繁,而大运河这条血脉超越了自身的交通功能,成为了社会变革、文化生活的载体,维系着中国的活力与生机。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绵延千里的大运河河道上,一场涅槃重生般的改变正在发生。2014年6月,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如今的大运河已成为国家文化公园。目前,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3个部分、10个河段。《大运河之歌》尝试触摸历史发展的脉搏,记录过去,映照当下,启迪未来,使大运河焕发新的生机。
《大运河之歌》集合了国内顶级专家团队,融汇了运河研究最新成果,提出了许多充满新意的实证。反映多个朝代对开挖大运河通行漕运的贡献时,讨论了王朝兴衰与运河命运之间的密切关联。
《大运河之歌》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如提到了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生活的年代,正是繁荣的运河商业为人口流动创造了有利条件,徐霞客的选择才有了更多的可能。1570年,徽商黄汴出版的《一统路程图记》堪称当时的大运河出行攻略。以大运河为中心的水网和以白银为媒介的商品流通,成为全国市场的基础乃至全球经济贸易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为了《大运河之歌》的拍摄制作,总台组建了经验丰富的创作团队,终于在2023年暑期推出,丰富了总台暑期档的文化产品内容。精良的制作、4K高清画质,体现了当代前沿电视纪录片较高的水准。在传播方式上,线上线下、大屏小屏联动传播,实现了影响力最大化。
《大运河之歌》系统地整理挖掘大运河沿线文物和文化资源背后的重大事件、重要任务、重头故事,生动展现大运河的千年神韵、沿线风采、风土人情,以及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大运河成为新时代展示中国形象、彰显文化自信的一张靓丽名片。 王永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