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上旬在同举办的第十二届省残运会,我市残疾人运动员在赛场上大显身手、摘金夺银,为大同争得了荣誉,令人自豪和欣慰。
闪亮的奖牌是健儿们的“军功章”,也是他们战胜艰难曲折的“光荣证”,彰显了残疾人不向命运屈服、创造人生奇迹的拼搏奋进精神。本报特选取其中几位典型进行报道。
听障运动员平萍
包揽3金8银的
“全能健将”
在本届省残运会上,平城区听障残疾人平萍一人报了11个项目,并夺得百米蝶泳、百米仰泳、50米仰泳3枚金牌,其他项目8枚银牌。更为值得骄傲的是,如此佳绩仅仅是她获奖的一小部分,在历次国家和省级运动比赛中,她获得的金银铜牌多达近50枚。
记者近日见到平萍时,一家人正忙着为她筹办婚事。原来,平萍10月初就要结婚了,对她来说,今年可谓多喜临门。
1993年,平萍出生在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可自幼就遭遇了命运的不公。平萍1岁多时还不会走路,且比同龄人瘦小,后经多家医院检查,确诊为没有听力。
视如掌上明珠的爱女怎么会与听障关联?残酷的现实让父母如坠冰窟。为了孩子安康,父母把全部的爱给了女儿,节衣缩食省下钱来,四处寻医问药。平萍4岁时,父母为她报名参加了语训班,希望能够出现奇迹。长期训练收到了效果,如今,平萍不但可以叫爸爸妈妈,还能简单说几句话。
随着时间的推移,平萍越长越壮实,且爱好广泛,尤其是好动的天性展露无遗,骑行、跑步、打羽毛球、游泳……玩得不亦乐乎。
7岁时,平萍被父母送到大同特教学校学习。11岁时,她被省残联教练看上,却因个子较低差点落选,但她凭借机灵和悟性,很快成为省残联游泳队的队员。此后每次遇到国内和省内运动会,她就会被招去集中培训一段时间。
专业性培训让平萍吃了不少苦,很多动作需纠正,虽然自己很努力,但比赛成绩并不理想。为此,她哭过,情绪低落过,但经过大家的劝导,最终振作起来。
平萍母亲回忆,第一次到省队训练时她去看望,看到孩子稚嫩的身影很心疼,但作为家长不能放弃,必须让孩子去飞翔。女儿告诉她,每次参加培训她都非常用功,除了老师规定的培训外,还为自己安排“小灶”,利用课余时间强化训练。
经过一年专业训练后,几乎隔两年平萍就参加一次比赛,被集中训练十天半月或一个月。得益于平时的功夫和赛场上的自信和从容,每次比赛她总能拿到奖牌。
随着年龄的增加,平萍退出省残运队,此后在游泳馆当过救生员,还当过销售员,这两年与朋友经营一家特色小吃店,生意红红火火。
接到参加第十二届省残运会的邀请后,平萍毫不犹豫地加入到市残运队训练,赛场上万千拼搏、发挥出色,取得“大满贯”,为大同争了光,也为自己和残疾人群体赢得精彩。 本报记者 龙中华
脑瘫运动员马忠新
没有什么能阻挡我
“投”向未来
在本届省残运会标枪赛场上,当裁判员报出最后一位选手成绩的时候,我市运动员马忠新心里明白,冠军已被自己收入囊中。
在本届残运会上,马忠新还获得了铅球和铁饼的冠军。但没有人知道,年满37岁的他赛场夺冠的背后,走过一段怎样的艰难路程。
1986年,马忠新出生出生不久,一场突如其来的高烧打破了他家宁静的生活,尽管马忠新在与病魔抗争几天后挺了过来,但高烧引发的脑瘫致使右手和右腿发育缓慢,行动十分不便。随后,在通过不停的康复训练并做了手术后,他的双腿变得一样长了,但右腿比左腿细很多,只能起到辅助支撑作用,根本无法发力。
17岁初中毕业后,马忠新没能继续上学,一直在社会上闯荡。
2004年,马忠新接到云冈区残联打来的电话,说要组织一支残疾人足球队训练比赛,并为2008年全国残奥会脑瘫足球赛选拔队员。马忠新想,大夫让他多锻炼,参加足球队正好能多运动,便报了名。
2005年,队员们开始集中训练,虽然每天的训练对马忠新来说有点难,但不服输的性格让他坚持了下来。随后,他们和来自各省的10多支脑瘫足球队进行了比赛,虽然成绩并不理想,但和队友们一起在绿茵场上拼搏的场面令他久久难忘。
2010年,马忠新所在的足球队参加了省残运会,但当时全省只有两支残疾人足球队,他们只踢了一场比赛。2014年第十届省残运会时,由于各代表队都没有残疾人足球队,便未举行残疾人足球赛,向往体育竞技的马忠新向教练表达了参赛意愿后,教练让他参加铅球、铁饼、标枪项目。经过刻苦训练,马忠新首次参赛便获得了三个项目的金牌。
2018年第十一届省残运会,马忠新再次获得两金一银的好成绩。本届省残运会上,马忠新独揽铅球、铁饼、标枪三项金牌。
马忠新说,没有什么能阻挡我“投”向未来。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群体,人生比健全人更加坎坷,但我们不向命运低头,而是付出百倍努力,为的是能和健全人一样享受运动的酣畅,把竞技场当作人生的舞台,尽情释放生命的光彩,同时以实力证明,残疾人同样可以为社会创造价值。
本报记者 刘剑
高位截瘫健儿段鲜平
从轮椅上“站”起来的
另一个自己
在第十二届省残运会赛场上,大同姑娘段鲜平获得了TT1级(轮椅组,残疾程度最重的级别)女子单打冠军,又一次成为大同乃至山西的骄傲。
回想起与轮椅相伴的7年,回想起两年前在第十一届全国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领奖的一瞬间,段鲜平百感交集。
1991年,段鲜平出生在灵丘县武灵镇东武庄村一个农民家庭。2016年正月十七晚上,25岁的段鲜平在回家的路上遭遇一场意外车祸,当即陷入昏迷,醒来的时候已是次日凌晨,她的脖子固定了颈套,双腿失去知觉,胳膊也抬不起来。由于伤情严重,段鲜平被连夜转至北京,虽经及时手术,但仍被确诊为脊髓损伤高位截瘫。
出院后的段鲜平经历了最痛苦的一年,她不得不与轮椅相伴,饮食起居都得靠年迈的父母帮助。她整日以泪洗面,不想见人,不想说话,不想吃饭。
病在孩子身,痛在父母心。父母觉察出了她的心思,日夜守护并用心开导。慢慢地,段鲜平走出了阴霾,开始坐在轮椅上出门晒太阳、聊天了,并制定计划进行康复锻炼。日子一天天过去,她的胳膊可以自由活动了,并能自主翻身坐起,肺功能也大有好转。
在这段时间里,段鲜平接触到了网络直播,成了一名情感主播。在直播间里,她云淡风轻地讲述着曲折的人生经历,落落大方地分享着自己的故事。
2019年,山西省乒乓球队的周湛宇教练在短视频平台发现了段鲜平,被她积极乐观的态度所感动,热情鼓励她参加残疾人乒乓球运动。周教练给段鲜平带来了莫大的勇气,她决定接受挑战。
对于高位截瘫的人来说,打乒乓球谈何容易!训练的时候,段鲜平不仅需要用绑带把手和球拍紧紧绑住,还得防止用力过猛扑在球案上或掉出轮椅。她只要逮住人就让陪她练习,周末休息的侄子、前来探望的朋友都是她的陪练。实在无人对打时,她就独自练习发球,父亲则在一旁为她捡球。
凭着坚定的信念,靠着惊人的意志,段鲜平坚持了两年多。
2021年10月,第十一届全国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在陕西举行,段鲜平代表山西省出征。赛场上,她和搭档配合默契,顽强拼搏,夺得了TT1级女子双打银牌,她本人荣获TT1级女子单打第四名。
站在第十二届省残运会领奖台上,段鲜平深情地说:“感谢国家,感谢教练,感谢父母,感谢帮助过我的所有人,让我从轮椅上‘站’起来,绽放了人生精彩!”
本报记者 尚铁军
本版照片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