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直播购物呈井喷式发展,其性价比、氛围感、实时互动等优势备受消费者青睐。直播购物虽然拓展了消费空间,但商品质量参差不齐,市民购物体验喜忧参半。(《大同晚报》1月3日)
不少受访者表示,原来在本地商场买不到的国际大品牌商品在直播购物中可以轻松买到,果农现采现摘的新鲜蔬果也可以轻松买到,但受访者皆遇到过商品货不对板、买到假货或残次品的情况。
直播卖货之所以深受消费者喜爱,一方面在于不仅可以与主播实时互动,全方位了解产品信息;另一方面,一些知名主播或明星直播带货,通常会给出比线下更低的价格。然而,主播们或声情并茂或歇斯底里地介绍,误导性描述和夸大宣传的情况并不鲜见,许多消费者在主播的鼓动下,纷纷冲动下单,买到了并不需要的产品。曾有消费者由于喜欢某主播,在其直播间疯狂下单消费上万元,却买到诸多假货和残次品。
在许多人的观念中,好东西是要抢的,而许多商家正是利用了消费者“物以稀为贵”的心理,为商品贴上“限量”“排队”“抽签”等标签,制造出“全民疯抢”的假象,当消费者发现货不对板时,才真正体会到了“一文价钱一文货”“便宜没好货”。
面对这些不合规、不合法的经营行为,消费者要擦亮双眼,理性购物。无论直播套路如何变换,消费者都应把注意力放在产品本身,下单前多想多看,关注商品售后是否完善,并保留相关证据,莫贪小便宜冲动下单。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积极举报各类违法行为,让不法商家得到应有惩罚,避免更多消费者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