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者,事竟成!”这是中国重汽集团大同齿轮有限公司班组长徐玉成的微信朋友圈签名。如今,已是车工高级技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的他,工作35年来一直在数控车工专业领域“摸爬滚打”,始终将这句话藏在心底。
1989年,走出校门的徐玉成入职“大齿” 公司,成为一名数控车工。公司主要生产重型汽车变速箱和发动机齿轮以及工程机械等出口产品,多数供应集团公司和国内大型汽车企业,产品对精度要求非常高。他所在的齿轴加工部同步器一班是大部分产品各类工序的源头,企业大部分零件都要经过车工和拉工的加工。徐玉成早早规划好了发展路径——从技术小工成为技术能手。此后,他便一心扑在车间里,与轰鸣作响、散发着机油味的设备日日相伴。
“好手艺不是一天养成的,你得‘沉’下去,对于机械加工,咱差一道都绝对不过关。”为了做好手上功夫,徐玉成不断练习加工打磨手艺,追求极致精度;为了节约成本、提升效率,他大胆尝试在工艺流程上创新。他优化了齿圈支架精车刀具,实施完成了“锥柄插齿刀取刀工装”和“三爪车正夹持器”等多个国家专利项目,在数控加工程序的优化和新型刀具的应用上不断创新。近年来,他主持和参与完成的改善项目达100多项。他技术精湛,加工的变速箱零件和发动机齿轮产品误差不超过0.01毫米。
“参加技能大赛是一名优秀工匠的‘炼’成过程,高手过招,比的是功底,拼的是匠心。”徐玉成多次参加国家、省、市各类数控技能大赛。在山西省第三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他有条不紊地换刀、对刀、图形模拟和试切,整个操作过程如行云流水般娴熟。凭着精湛的技艺,他在矩形螺纹的加工过程中大胆使用“宏程序”,不仅缩短了编程时间,而且提升了过程稳定性,最终获得数控车工第一名。此外,他还获得过第四届山西省数控技能大赛数控车工第二名,两次代表山西省参加全国数控车工大赛,获得全国数控车决赛第十六名。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徐玉成认真负责地做好传帮带,下定决心要用热心、细心与耐心,培养出一支技术精湛的数控队伍。这些年,由他亲手带出的徒弟超过50人,且都在各自的岗位上成为技术骨干。2014年,市总工会为以他名字命名的工作室授牌,第二年,被省总工会命名为“徐玉成职工创新工作室”。2018年,工作室被人社部授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室成立以来,立足现场,以问题为导向,自命课题,对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组织攻关,成果捷报频传。共计主持参与完成各类改善项目100多项,节约资金超600万元。
翻开徐玉成的荣誉簿,一串闪光足迹赫然入目——“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去年,他又获评2022“三晋工匠”、第三届“大同工匠”荣誉称号。
“我们国家的建设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需要无数的工匠,尤其是高技能人才。舞台很广阔,关键是要有工匠精神,脑子里的观念要新,手头上的技术要硬。”徐玉成经常告诫徒弟们,多些踏实,少些浮躁。同样,他自己就是这样做的,不浮躁、沉下心来苦学技术,攻破一个个技术难关,诠释着新时代高技术含量的工匠精神。
本报记者 董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