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代画参赛”刮起歪风,赶快刹,必须刹!

  老  穆

  这几天,“代画参赛”的话题冲上网络热搜,引发公众热议。

  近日,有网友向媒体反映,网上出现了一些为中小学生提供代画服务的商家,这些商家找成年人代画美术作品后,出售给家长用来以学生名义参加各类美术比赛。记者调查发现,确有一些商家宣称从事代画参赛作品的服务。有商家称,一些美术比赛只需要提交作品,并不需要现场绘画。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增加获奖可能性,选择代画参赛。

  其实这也并无什么新奇可言,不过是花钱找个枪手的事儿,过往生活中经常发生,诸如各种考试、征文比赛或书画展赛等,有人为了上阶晋级或收获名利,雇用他人代劳,若考试组织方审查不严、赛事主办方不很较真,便能浑水摸鱼,捞取收益。尽管有关部门依法依规予以严查打击和曝光惩治,仍有人挖空心思去钻营。

  凡此种种,都是私下操作、悄悄舞弊,可以说影响面、危害性还不是太大。而今,“代画参赛”公然在网上大张旗鼓地招揽生意,而且面向中小学生,追逐的家长还挺多,这味儿就重了。

  根据孩子性格、年龄作画;分为普通、定制(高端)两档定价;销量动辄上千,宣称可以获奖……“代画参赛”已形成一条利益暗涌的产业链。更让人惊讶的是,这条灰色产业链具备相当严密、成熟的分工——商家负责宣传推销,专业美术人士躲在幕后“创作”,一些比赛组织方也分得一杯羹。

  商家与“画家”“庄家”的心思不谋而合,就是为了迎合家长们的需求——不惜代价让孩子获奖,然后“分享”家长们的“代价”。

  这是不折不扣的造假舞弊,推销者、执笔者、组织者无不心知肚明,却目标一致地苦心经营。如此大搞偏离正确导向而且违法违规的行径,绝不可任其肆意妄为。

  反观愿者上钩的需求方,则为这些疯狂生长的“毒株”提供了土壤,给造假者提供了商机和市场,自身不也成了合伙者?为了孩子一时的名利,甘于慷慨解囊博虚荣,非但助纣为虐、扰乱公平公正秩序,而且拨苗助长,会坑害孩子。

  2022年,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印发《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强调“竞赛结果须经过专家团队严肃评审,公开结果及申诉渠道,杜绝弄虚作假、学术不端、有失公允的情况发生”。

  整治“代画参赛”乱象,既要严厉打击牟利商家、幕后“创作达人”,也要加力治理五花八门的“大赛”活动,清理那些造假舞弊的“秀场”。

  对家长来说,冒着带歪孩子三观的风险去“买”奖项,实在是得不偿失。实该摒弃虚荣,自觉远离“代劳”和功利教育误区,克制急功近利的冲动,切莫“好心”办了坏事。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冬季大同再发现
   第04版:社会
   第05版:晚报早评
   第06版:焦点
   第07版:时事
   第08版:时事
   第09版:文娱
   第10版:体育
   第11版:财经
   第12版:楼市大观
   第13版:档案
   第14版:说法
   第15版:电视连载
   第16版:艺苑
展示活力风采 城市需要“镜美”
依法打击网络谣言 营造清朗网络环境
网络“大扫除”
“代画参赛”刮起歪风,赶快刹,必须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