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通常认为三国只有魏、蜀、吴三个政权,或者称为曹魏、蜀汉和孙吴,其实这些都不对。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确实是“魏”,史称曹魏,标志着三国历史阶段的开启。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国号却不是“蜀”,而是“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业,国号“吴”。所以真正的三国应该是魏、汉、吴。魏、蜀、吴的称呼多因《三国志》所起,《三国志》由《魏书》《蜀书》《吴书》构成,给人以错觉,认为刘备建立的政权是“蜀”。
其实,刘备称帝时在祭天文告里说得很明确,他建立的朝廷是刘汉王朝的延续,国号仍然是“汉”,所以刘备当皇帝不称登基而称继位。对其他两方来说,在当时也不存在一个“蜀国”:曹魏认为自己是合法政权,自然不承认“蜀国”的存在,提到时多称其为“贼”;孙吴与蜀汉结盟,双方举行过正式盟誓,互相承认,提到蜀汉时通常称其为“汉国”。
《三国志》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之所以不承认“汉国”,是因为晋朝由曹魏禅让而来,而曹魏又由东汉禅让而来,所以晋朝立国的前提是汉朝已经于曹魏政权建立时结束,对于刘备“承汉祚”的说法自然不予认可。
南门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