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去年粮食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新高

我市粮食产量实现“十四连丰”

  本报讯 (记者 孙向阳) 去年,我市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提升单产,粮食播种面积、单产、总产全部实现增长,其中面积423.42万亩,同比上年度增加1.72万亩,单产306.5公斤/亩,增加4.41公斤/亩,总产12.98亿公斤,增产0.235亿公斤,粮食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新高,面积和产量增幅全省第一,实现了粮食产量“十四连丰”。这是记者13日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的。

  去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多次召开粮食生产会议研究部署,市政府多次开展粮食专项督导,各县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签订粮食生产责任书,靠前指挥、亲自部署,不断夯实粮食生产责任。全年发放耕地地力、种粮一次性等各项惠农补贴3.6亿元,提升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藏粮于地作保障。到去年底,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10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36%;大中型灌区21处,其中有效灌溉面积64.98万亩,实灌面积达43.99万亩,有效提升土壤肥力,改善了农业灌溉条件,粮食产量稳步提升。全市连续3年实现了耕地化肥用量零增长,从2020年的23.05万吨,减量至22.77万吨,缩减率1.2%。在阳高、天镇开展盐碱地退化耕地治理示范4万亩,推广应用土壤改良、地力培肥等综合技术模式,项目区耕地质量提升了等级。全面落实“藏粮于地”战略,提升了耕地质量,为粮食稳产丰收起到了压舱石的作用。

  藏粮于技增产量。近年来,我市全面推广有机旱作集成技术,对粮食产量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23年发展有机旱作膜下滴灌55万亩,项目区全年共节水约0.66亿立方米,节肥0.83万吨,节人工投入0.3亿元,增产20%以上;推广示范合理密植、精量播种等技术,全市粮食作物种植密度普遍增加在20%左右;开展秋粮“一喷多促”作业86万亩,促进玉米等粮食作物单产提升;两端发力,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农机减损,实施病虫害统防统治432.13万亩次,挽回产量损失约43.17万吨。

  单产提升成果丰。去年我市推进大面积粮油单产提升行动,在有机旱作膜下滴灌、绿色高产高效、单产提升工程等项目的支持带动下,各县区粮食平均单产屡创新高。新荣区芦家窑村马铃薯项目区亩产达到0.5045万公斤/亩,创我市马铃薯单产最高纪录;灵丘县东河南镇清泥涧村大豆亩产达到248.5公斤,创全市大豆单产最高纪录;左云县张家场乡向日葵亩产达到258公斤,创全市向日葵单产最高纪录;阳高、浑源、平城、云冈、天镇、云州六县区成功创建玉米“吨粮田”,最高产量为阳高县罗文皂镇太平堡村1150公斤/亩。

 
     标题导航
去年粮食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新高~~~
跨越历史长河 见证盛世辉煌~~~
~~~
~~~
山西交控大同高速微信公众号上线“晋e行”~~~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时事
   第05版:时事
   第06版:晚晴
   第07版:电视连载
   第08版:科圃
我市粮食产量实现“十四连丰”
原创歌舞剧《北魏长歌》大同大剧院上演
时近腊八话民俗 社区活动聚民心
“情暖冬季 镜美大同”摄影展受好评
实时高速路况一键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