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天冷 心情为什么也差

  案例:卫龙(化名)同学觉得这个冬天实在是太冷太难熬了。前几天,他在学校感冒发烧将近40℃,一个人颤颤巍巍地去了医务室,校医通知妈妈把他接回家。妈妈直接带他去了医院发热门诊,确定不是甲流后,在家养了两天,等高烧一退,妈妈就催着他回了学校,生怕耽误学习。

  回到学校,看到1/3的同学都因为生病相继倒下,他的心里更加难过。由于天气寒冷,这段时间学校的室外活动基本都暂停了。寒流还在不断袭来,他把最厚的羽绒服都套上了,整个人穿成了粽子一样,但还是感觉行走在冰冻的世界,似乎连灵魂都冻住了。他甚至开始胡思乱想,是不是世界末日要来临了。他不知道该如何走出心里的寒冬。

  专家解析:对此,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心理高级教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心理治疗师曹大刚解释:今年冬天的确很冷,很多人跟卫龙同学一样,最近也感冒、发烧、头痛、浑身酸痛。当我们的身体处于特别寒冷或者极端的气温下,心里都会产生各种不适。研究发现,当气温处于11℃—25℃之间时, 最易使人们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当气温超过34℃时,人们容易感到心情烦躁不安,也容易产生过激行为。

  与此同时,温度过低也会带来消极影响。当室内温度降低到10℃以下时,我们身体感受到环境温度的变化,情绪也会随之发生一些改变,可能表现为忧郁沉默,也可能表现为焦虑狂躁。

  人类生存最底端的本能是生理上的,气温、食物、居住场所等是最基本的需求,只有这些需求得到满足了,人们才能向更高一级需求迈进。一旦这些最基本的需求满足不了,就会产生各种情绪和行为方面的失控。

  生存本能需要我们保持身体的温度,但即使保暖工作做得再好,严寒的冬季,我们视域里看到的、切实感受到的都是寒冷。加上各种寒潮来袭,这种似乎无法控制的降温会让人对自身安全产生一种“失控感”,进而出现“生存焦虑”。随着焦虑的不断累积,就会让人产生一种无助感,这种无助感的长期堆积会让人处于抑郁状态。

  冬天是储藏、积蓄的季节。孤独,也是冬天最明显的情绪状态。要远离冬天的抑郁情绪,首选的办法就是“保温”和“聚堆”。首先,服饰上要保暖。其次,手里不妨拿一个热水杯,热水杯可以充当热水袋的作用,而且喝口热水可以随时温暖我们的身体。另外,周末或者课间可以找一些朋友,开个“围炉沙龙”,侃侃大山,聊聊自己喜欢的话题;也可给自己多年没有联系的朋友发几句祝福的话,或者煲个电话粥叙叙旧。中午的时候,还可以去操场快走30分钟,这对驱散冬日的寒冷,让心灵得到舒展都非常有用。

  解决季节性抑郁,最好的办法就是从适应这个季节入手,让自己的心灵充满阳光。           据《科普时报》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时事
   第05版:时事
   第06版:晚晴
   第07版:电视连载
   第08版:科圃
警惕高空坠冰!
天冷 心情为什么也差
叶酸只有备孕女性才需要补充?
“三九”天,气温最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