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理性看待 银行理财降费潮

  本报记者   刘江华

  春节将至,理财市场也进入冲刺阶段。自去年12月以来,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发布公告,将旗下在售理财产品费率进行下调,让利客户,以期进一步增强产品竞争力,增加客户黏性。

  据了解,此次费率优惠集中在固收类产品和现金管理类产品中,主要包括固定管理费率、销售手续费率、销售服务费等。业内人士表示,固收类产品和现金管理类在理财产品中的规模占据了较大优势,且银行客户以低风险偏好客群为主,费率优惠集中在这些产品,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理财客户。

  由于理财产品的费用是直接从理财产品的净值中抽取的,对投资者来说,费用减少,相应的理财产品的收入就会增加,所以,这是不是意味着银行理财产品更值得入手呢?

  分析人士提醒,理财产品费率高低并不是投资银行理财产品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虽然费率高低对银行理财的收益有影响,但影响并不是很大,特别是对一些风险较高、收益波动较大的银行理财产品来说,降低费率对提升收益的作用比较有限。部分银行理财产品的费率本身不高,哪怕降到0其实也没多少,同样对理财产品的收益产生不了太大影响。此外,降费、零费率并不代表不收费。通常情况下,银行理财产品主要包括认购/申购费、赎回费、管理费、销售服务费、托管费等几类费用。对投资者而言,理财公司加大费率优惠力度顶多算锦上添花,投资理财产品还是要从风险、收益等多个维度综合考量。

  了解自身风险偏好 对投资者来说,需要时刻谨记“理财非存款,产品有风险,投资须谨慎”。为了避免投资者购买超出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理财产品,金融消费者在购买各类理财产品之前,都需要填写风险评估问卷。在各类理财产品中,银行理财的风险评级最为严格,投资者只能购买相应风险等级或更低风险等级的银行理财产品。因此,投资者要准确了解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理性看待可能出现的收益波动,对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应有明确的认知。

  综合对比过往业绩 去年11月21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理财产品过往业绩展示行为准则》,对理财产品过往业绩展示进行了明确规范,包括银行App、网站、网上银行等渠道的历史业绩展示均需遵守此规定。对投资者来说,此举有助于保证过往业绩展示的时间长度,真实反映产品收益和风险情况。投资者要关注理财产品的历史收益和波动情况,可以把有意向购买的理财产品历史收益率、波动率和同类型产品进行对比,历史收益率、波动率占优的理财产品在同类型产品中运作更具竞争力。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冬季大同再发现
   第04版:大同新闻
   第05版:晚报早评
   第06版:焦点
   第07版:时事
   第08版:时事
   第09版:文娱
   第10版:体育
   第11版:财经
   第12版:楼市大观
   第13版:档案
   第14版:说法
   第15版:电视连载
   第16版:文萃
理性看待 银行理财降费潮
谨防冒充“金融监管”诈骗
全力服务市民 燃旺“人间烟火”
彰显支农支小担当 为小微百业遍洒“金融春雨”
做人民币现金流通环境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