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啊,昨晚是我态度不好,以后一定少喝酒。”“嗯,你以后少喝点,我也不该总是唠叨你……”1月25日上午,一张方桌,两杯清茶,左云县公安局鹊儿山派出所里,原本还吵得不可开交的夫妻俩,在所长李满的开导下最终握手言和。这样的纠纷,李满已经不知道调解了多少次,每一次都能让怒气冲冲的当事人心平气和地离开。
除了群众基础好,李满工作更得益于“望闻问切”矛盾化解工作法。“像这样的纠纷类警情占所里警情的一大半。在我看来,将矛盾化解在萌芽,防止小矛盾演变成治安案件甚至刑事案件,就是民警的分内事。”近年来,随着智慧警务建设、“打、防、管、控”各项措施的健全,辖区内可防性案件警情逐年递减,但纠纷类警情反而增多。为适应这一变化,在践行新时代“枫桥精神”中,鹊儿山派出所的民警探索性地运用新的工作方法,化身“调解员”,努力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要实现“矛盾不上交”,说来容易做起来难,这对民警的社会经验、沟通技巧、共情、应变能力都是极大考验,于是,该所总结出一套“望闻问切”矛盾化解工作法。
民警就要常到网格走一走、深入田间看一看、拿着板凳聊一聊、走访入户坐一坐,接地气、听真话、纳民意。从“望表明里”纳线索,做到早发现。在“掌上派出所”开辟24小时平安在线,收集村民反映的诉求,并分类梳理;“闻需而至”察实情,坚持早介入。接到村民在“掌上派出所”反映的问题后,民警立即采取线上联动、线下出动方式,第一时间介入干预,抓住矛盾关键,尽量在情感层面化解分歧点,消除隔阂;“问计于民”挖根源,用心解症结,灵活运用“三巡四问”技巧,为化解工作做铺垫;“切中要害”开处方,简单纠纷就地化解、一般纠纷多元化解。针对超过一年仍未化解的纠纷,近期,鹊儿山镇依托全市部署的“两所一庭一站一中心”矛盾纠纷衔接联调机制,由镇综治中心统筹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公共法律服务站召开4次联席会议,共同研究制定化解对策,综合运用警调、诉调等多种手段定纷止争,确保矛盾彻底案结事了。
春节就要到了,趁着“万警进万家”活动的机会,李满带着民警走门串户,除了问问大家的近况,还顺带做了安全宣传。“怎么能让群众听得进去宣传的内容,我们也是下了功夫的。”李满说,平时他很注意搜集一些防诈骗、防盗、安全等方面的真实事例,在走访的过程中再讲给大家听。“有时候说的热闹,群众还会反过来给我们讲几个小故事,这样一来二去,宣传目的达到了,还拉进了大家的距离。”
接警处警、打击破案、调解纠纷、走访群众、巡逻防控……派出所的工作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在鹊儿山派出所,民警的足迹踏遍辖区每个路段、每个角落,在无数个平凡日子里,守护着万家灯火。
本报记者 尚铁军 辛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