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龙中华 摄影 韩堃
据央视财经报道,截至去年底,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约4亿辆。在方便群众出行的同时,由于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违规充电引发的火灾事故屡屡发生,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对此,全国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出台了相应的制度规范,加大力度持续治理电动自行车乱象。围绕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我市积极推进相关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现实中仍有亟待破解的治理难题。连日来,记者就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据央视财经报道,截至去年底,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约4亿辆。在方便群众出行的同时,由于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违规充电引发的火灾事故屡屡发生,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对此,全国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出台了相应的制度规范,加大力度持续治理电动自行车乱象。围绕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我市积极推进相关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现实中仍有亟待破解的治理难题。连日来,记者就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现 状
一些住宅小区
禁令执行遇阻
国家明令禁止在高层民用建筑的公共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停放电动自行车或充电,记者走访发现,在我市一些小区,仍然存在“禁令”执行遇阻的问题。
近日,记者在平城区云锦里小区12号楼走访发现,该楼3单元3、5、11层都有电动自行车停放;2单元单元门楼道就停放了三四辆电动自行车,10、16、17层也有电动自行车停放,甚至不止一辆。
御东花园1号楼2、4单元都有飞线充电的电动自行车,2号楼5单元竟有三四辆正在飞线充电。龙翔园15号楼2单元有三四辆、17号楼3单元有两辆在飞线充电。
云州区、新荣区、浑源县等一些小区,居民也反映存在电动自行车上楼入户、飞线充电的安全隐患。
走访中记者还发现,一些小区的单元门、电梯间、楼道中都张贴有禁止电动自行车上楼,以及在楼道停放或充电的宣传单,但一些居民视而不见,依然我行我素。看到有居民往楼道推车时,物业和社区工作人员上前制止时,有的居民听从劝导,个别居民还发脾气,责怪多管闲事。
症 结
居民怕麻烦
嫌费时费钱
电动自行车上楼入户、飞线充电关系到广大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为什么一些居民却不配合呢?记者走访中发现,除居民安全意识淡薄外,由于我市老旧小区占比大,需要新建电动自行车充电车棚多,引发资金投入大、选址难、充电贵等一系列问题,造成一些老旧小区充电车棚建设相对滞后或资源不足,成为禁令执行过程中遇阻的原因之一。
家住云冈区平德路的汪先生告诉记者,过去他们小区物业也设置了充电桩,但充电要比家里贵一点,加上距离比较远,不少居民便将电动自行车推进楼道,将电池搬回家充电,或干脆飞线充电。
平城区武定北路居民常先生告诉记者,他们小区楼房多、居民多,电动自行车也非常多,但小区设置的充电桩太少,居民充电不方便,因此大都乐意飞线充电或入室充电。
“我家住6楼,不是电梯楼,电池很重,把车搬上楼很难,有时候只能飞线充电。听说最近有关部门正在为居民筹建电动自行车充电车棚,希望选址适中,充电费也能真正惠民,这样我就不会飞线充电了。”云州区居民曾先生说。
曾担任物业公司负责人的佟先生告诉记者,有关部门应该出台统一标准,比如,小区几栋楼之间设置一处充电车棚,充电收费标准究竟多少比较惠民等等,只要方便省钱,加上多部门齐抓共管,杜绝电动自行车上楼入户、飞线充电应该不难。
破 题
主管部门打出“组合拳”
记者从市住建、消防部门了解到,近年来,国家、省、市先后出台多项相关政策,以杜绝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惹祸。2021年,应急管理部公布了《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今年4月,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下发《关于加强既有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和停放场所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2023年,大同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出台《加强电动自行车和全链条安全监管重点工作任务及分工实施方案》。
这两年,我市从政府到各相关部门全力以赴,规范电动自行车存放、充电等行为,各县区也积极落实,其中平城区治理的典型做法更有借鉴意义。
平城区电动车火灾防控专项治理领导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有效预防和遏制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灾事故,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他们采取了一系列专项治理措施。目前,世纪城、御水康城、同弘朗庭等90多个小区,在电梯入口安装感应装置,一旦检测到电动自行车进入,系统自动发出警报,提醒居民不得将电动自行车带入电梯,并联动电梯停止运行,有效防止了电动自行车进梯入户;盛世名都、维也纳、芳华悦等150多个小区,采用了严格的人车分流措施,通过在小区内设置专门的电动自行车通道和存车棚,既能提高通行效率,又可减少因寻找停车位而引发的交通拥堵和安全隐患;福盛水岸、温莎公馆等80多个小区,在小区外围重新规划选址,累计新建100多个电动自行车专用存车棚,提供安全的充电和存放场所,严格划分充电区域,油电分离存放,确保充电安全;宏洋美都、凯顺佳园等120多个小区,在楼道入口处安装固定或可移动的护栏;北馨理想城等保障性住房小区,在电梯内合理设置坐凳,既方便老年人乘坐电梯,又因空间有限,间接阻止了电动自行车进入。
截至目前,平城区引入5家电动自行车智慧存车棚建设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开展电动自行车智慧存车棚建设,确保所建智慧存车棚符合消防设计审查验收标准。在星月城附近建设较为成功的小区外围地上智慧存车棚,居民可免费存车,仅需扫码支付充电费用即可(每4小时1元)。下一步,将全面推进相关工作,致力消除安全隐患。
据了解,云冈区、云州区、阳高县等县区,对管控电动自行车进小区、上楼入户等方面,都在紧锣密鼓地有序推进中。
建 议
多元共治筑牢“防火墙”
业内人士表示,要想从源头禁止电动自行车上楼入户、飞线充电,需要全民行动起来。如,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小区公告栏、线上平台等渠道,广泛宣传电动车上楼的危害,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完善老旧小区设施,合理规划并建设足够数量的户外充电桩和停车棚,满足电动车停放和充电需求,让居民有处可停、有处可充,减少上楼的“动机”;优化充电费用,合理制定充电价格,让居民觉得在指定区域充电方便实惠;在电梯等入口处安装智能识别系统,一旦检测到电动车进入就发出警报并停止运行,或安装阻挡设施阻止电动车进入;强化物业管理,加强日常巡逻和监管,发现电动自行车上楼的行为及时制止并进行教育,对屡教不改者要有惩罚措施;建立举报奖励机制,鼓励居民相互监督,对举报电动自行车上楼行为的居民给予适当奖励,形成人人监督的良好氛围;社区、消防等部门联合行动,不定期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加大执法力度,对违规行为严肃处理;发挥社区组织作用,组织居民开展相关讨论和活动,进一步促进居民之间达成安全共识,由被动接受到积极配合。
完善电动自行车全链条治理非一日之功,要以时时紧绷安全弦,多元共治,久久为功,共同推动电动自行车安全、便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