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高招骗局”蠢蠢欲动,提高警惕切勿轻信

  2024年高校招生录取工作陆续启动,广大考生和家长进入关键性的“选择期”,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部分考生和家长“病急乱投医”的心理,通过编造不实信息、虚假夸大宣传、制造报考焦虑等方式实施诈骗。面对骗子精心设计的“高招骗局”,考生和家长辨别不清,就有可能掉入陷阱。

  近日,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结合近年来个别地方出现的一些案例,郑重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应从正规渠道了解、确认招生政策和信息,一旦遇到谎称花钱能上好大学、好专业,分数不够也能上大学等情况,要保持清醒头脑并及时报警,切勿轻信各种团伙或个人的蛊惑,以免上当受骗,遭受各种损失。

  比如,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家长的急切心态和侥幸心理,声称有内部特殊渠道、掌握内部招生名额,或是能够通过“定向招生”“委培招生”等名义“降分录取”考生,有的甚至还伪造公文印章,冒充军队机关或招生部门工作人员,以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

  教育部重申,高考录取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考生及家长要高度警惕此类“花钱能买大学名额”的诈骗信息,“内部渠道”不可取,“内部指标”不可信。

  再如,有些考生分数达不到高校录取要求,但仍强烈渴望上大学,家长以为多交钱就能走捷径,从而被不法分子利用,交纳高额录取费、手续费等,有的考生拿到录取通知书或入学之后,才发现被忽悠进成人高等教育序列。

  所以,考生和家长务必要认清不同教育类型,认真辨别普通高等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切莫一时心急“上错学”。

  还有,不法分子冒充高校招生办工作人员,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发送相关的录取短信,甚至伪造招生网站,诱骗考生将学杂费打入指定的银行账号,或以其他理由获取个人隐私信息,进而骗取钱财。

  对此,考生和家长应认准“官网”标识,通过官方发布、认证的网站确认录取信息,收到录取通知信息时要注意甄别,切勿打开来源不明的网站链接,切勿在未核实账号真伪的情况下轻易转账。 

  其实,这都是拙劣骗术,每年招生录取期间便会卷土重来。究其原因,部分家长对高考招生信息不够了解,面对繁杂的志愿填报、专业前景等信息,容易“慌了神”“迷了眼”。在此背景下,如果盲目选择机构咨询或轻信所谓“走后门”,一个“量身定制”的骗局可能就在眼前。

  考生和家长要注意从正规渠道了解、确认招生政策和信息,谨防山寨账号或网站骗局,也要注意保护好个人信息,切忌因一时的焦虑和冲动,被侥幸心理蒙蔽。确定志愿、查询录取结果、核实通知书真伪均应通过权威平台,不被骗子趁虚而入。一定要擦亮眼、走正途,不偏听、不轻信,莫因琢磨旁门左道而着了骗子的“道”。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大同新闻
   第04版:大同新闻
   第05版:晚报早评
   第06版:焦点
   第07版:时事
   第08版:时事
   第09版:文娱
   第10版:体育
   第11版:财经
   第12版:楼市大观
   第13版:档案
   第14版:说法
   第15版:电视连载
   第16版:文萃
真真切切解难题 群众才能更满意
电子学具之忧
助推杏果产业上新台阶
“高招骗局”蠢蠢欲动,提高警惕切勿轻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