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7月,在云州区西坪镇唐家堡村充满生机的土地上,一朵朵黄花点缀出动人的风景:当车辆以40公里的时速驶过萱草花音乐公路时,8600道沟槽组成的“公路琴键”“奏响”了歌曲《萱草花》;不远处的黄花公园里,前来休闲观光的人们络绎不绝;忘忧大道上,一望无际的黄花飘香,成为游客拍照打卡的绝佳地方。
“黄花成为了我们的致富花、幸福花。”唐家堡村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负责人杨旗感慨着,思绪又回到了那个特殊的时刻——
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同市云州区考察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步入田间察看黄花长势,同正在劳作的村民亲切交谈,杨旗就是当时在现场的村民之一。
“当时,总书记走进我们黄花种植标准化基地,了解我们乡亲脱贫攻坚的成果。总书记希望我们把黄花产业保护好、发展好,做成大产业,做成全国知名品牌,让黄花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花’。总书记的嘱托,我一辈子记在心里。”每每回忆起这温暖的一幕,杨旗仍心潮澎湃。
近年来,我市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贯彻落实“融入京津冀 打造桥头堡”重大战略,围绕做足“土特产”文章,持续夯实产业基础,延伸产业链条,强化品牌影响,拓展市场营销,提升产业效益,黄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势头向好。今年,全市黄花产量和价格实现了双增长。
“以前是大水漫灌,后来是喷灌,现在是滴灌。既节约用水,又少花钱,效果还好。黄花每个生长阶段,都会有农技人员定期指导。黄花采摘完被工厂收走后,我们就能拿到钱,完全不愁销。靠着种黄花,我还全款买了车和房哩。”唐家堡村黄花种植大户唐万见证了黄花产业的“升级”,也亲身感受到生活的巨变。
“大同黄花产业的持续做大做强,为我们企业发展增添了信心。目前,我们总投资1亿元的现代化加工厂正在加紧建设中,其中投资3000万元的项目一期已于2023年底建成投产,共建设速冻库两座、冷冻库两座、保鲜库两座、常温储存库两座、中央厨房一个、农产品深加工生产线两条,年生产能力可达1万吨。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产品研发力度,丰富现有产品线,继续为大同黄花产业发展助力。”大同市隆福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陶嘉城说,目前企业已有黄花菜酱、黄花风味小菜、黄花卤菜等系列产品,开设线下连锁门店100多家,辐射山西、内蒙古等周边地区。
以黄花为媒,我市不断加快黄花文化旅游的硬件建设,积极打造“忘忧小镇”“火山黄花田园综合体”“火山忘忧村”,建成火山天路、忘忧农场、大同黄花公园以及御河生态公园黄花景观带等精品旅游景点,围绕黄花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自然、食农、生活等系列教育活动。“今年7月,‘忘忧小镇’正式运营,包括民俗体验区、非遗文化店、戏楼、萱堂、萱草书局、文创中心、研学交流中心、电商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等,希望能给游客带来更加丰富的游玩体验。”唐家堡村村委会主任张威表示,今年暑期,“忘忧小镇”共吸引游客1.4万余人,创收44万余元。
随着大同黄花产业链条逐渐延伸,黄花产品日渐丰富、大同黄花的品牌愈发响亮。在今年初举行的乡村振兴品牌节年度荣耀盛典上,大同黄花登上“区域品牌传播影响力百强榜”,“大同黄花”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我市荣膺“中国黄花之都”称号、云州区入选省市特色专业镇、“大同黄花”产业发展经验入选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典型案例和全国土特产高质量发展案例精选、大同黄花入选2023中国品牌农业与市场“年度卓越品牌30强”、产品入选2023年全国“土特产推介”名单和第二批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步入了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大同黄花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更有了质的飞跃,初步形成了种植、研发、加工、销售、品牌推广一体化的产业化发展新格局。
“这朵小黄花是‘致富花’,也是‘振兴花’。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我们要鼓足干劲,把黄花产业继续做大做强,让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市黄花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安一平说。
本报记者 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