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1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日光之城》: 一封写给西藏的情书

  有壮阔美景,也有追梦的青春,《日光之城》在“十一”长假期间播出可谓恰逢其时。根据电视剧片头曲《追日》编排成的“日光舞”也在线下走红,由拉萨文旅带动人们在西藏各景点接力参与。一部电视剧有望掀起新一拨文旅热,究其根本,借用剧中主角索朗的话——“这高原的风,吹醒了心中的梦”。

  剧中,当拉萨在日光里苏醒,布达拉宫、雪山、拉萨河等尽皆入画,远山苍茫、高天厚土,西藏之美自不待言。而当镜头探入拉萨八廓街街头、进入当地百姓生活的嘎吉大院,浓郁的生活气息、人文风貌就从具体而微的一碗甜茶、一块糌粑升腾而起,西藏青年至真至纯又炽热的奋斗卷轴就从满是生命力的日子里渐次展开。切近的烟火气里,观众认识了土登、达珍、久美等几个家庭,在两代人的情感与生活、年轻人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中,了解当代西藏。

  剧中主人公索朗和达珍的创业故事里,融入了新一代年轻人对传统牧业发展零售模式与现代电商标准化营销全链条的迭代思考。而经营甜茶馆的姐姐曲宗、社区书记许少杰、怀抱飞行员梦想的牧区女孩格桑、北京来的援藏医生尹巍等高原青年,他们和大多同龄人一样,面临着代际差异、自我实现与家庭责任的拉扯、梦想与现实环境的冲突等人生课题,需要一路走一路寻找更优解。恰是抓住了当下年轻人的共性与个性,《日光之城》在填补新时代下西藏叙事的空白同时,让更多人与之产生精神联结。

  《日光之城》一经播出,就被网友评价为“一封写给西藏的情书”。这封“情书”凝结着西藏之美。从八廓街的繁华市井到海拔5250米的岗巴,拍摄团队不仅在3650米高海拔搭建主场景,真实还原八廓街大院,还将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融入到叙事之中。打开自然文化与民俗民风的万花筒,藏戏传承、传统马术技艺、特色民族饮食服饰等均成为故事中的重要情节。

  这封“情书”诗意盎然。在离太阳最近的地方,交错相织的故事背后是西藏人民的生活哲学。谈及爱情,“热壶里倒出的甜茶是热的,相爱的人眼窝里的目光是烫的”描绘真爱的热烈;论及友情,“买马要看口齿,交朋友要摸心底”托起朋友间的真诚与理解;面对迷茫,“距离是不会困住一颗自由的心灵的”鼓励忠于内心的渴望;遭遇挫折,“摔倒了不怕,有腿我就能站起来”道出骨子里不服输的韧劲。

  这封“情书”的情,还是新时代西藏生活图景里的奋斗情、团结情。从山东来到西藏的社区第一书记许少杰、从北京来的医生尹巍……如果说,他们代表着来到西藏、建设西藏的年轻人,牢记“老西藏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那么《日光之城》里的追梦故事更是这片热情土地的“内生动力”。

  “剧集取名叫‘日光之城’,不仅是因为拉萨是距离太阳最近的地方,素有‘日光之城’的美誉,我们更想通过剧中不同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呈现出和合共生、美美与共、阳光温暖、无私慷慨的底色。”编剧于小千为这部剧做了最精准的阐释。

  据《文汇报》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大同新闻
   第04版:大同新闻
   第05版:晚报早评
   第06版:社区365
   第07版:焦点
   第08版:时事
   第09版:时事
   第10版:时事
   第11版:文娱
   第12版:消费
   第13版:艺苑
   第14版:户外
   第15版:电视连载
   第16版:广告
微言也要有大义
《日光之城》: 一封写给西藏的情书
曲艺要努力做到“就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