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数字赋能

点燃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市实验中学将人工智能教育引入校园 本报记者 戎禹仁 摄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是什么?”讲台上,高一历史教师高鑫星正通过电子数字一体机导出课件、勾画重点。讲台下,学生结合图文并茂、重点明晰的课件,在课本上做好笔记。日前,记者走进市实验中学高一年级263班的历史课堂。

  在市实验中学课堂上,老师们借助“数字化”教学资源不断提升课堂教学品质,全方位、多形式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目不暇接。

  “相比较传统教学课堂,‘数字化’教学更显得面面俱到,能包纳和延伸更多教学内容,全面反馈教学成果,以往无法及时互动展示的问题也在‘数字化’教学中得以解决。”市实验中学相关负责人说,“每个班级都有电子数字一体机,我们结合现代‘数字化’教学场景,通过视频、图片、声音等多媒体展示方式,让课堂变得更加丰富,满足了学生多元化的求知需求。”

  轻轻点击触摸式大屏,图文并茂的教程一目了然,上课、评价、网络阅卷;漂亮的电子板书、变魔术般的生成性课件;视频情境播放……如今,这样的数字化教学场景,在我市各个校园随处可见。

  “老师,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在云州区倍加造中心小学校三年级科学课堂上,学生们边敲桌子,边把耳朵贴近桌面,跟随老师一起做声音传播的实验。

  同一节科学课,同一位老师,在云州区解庄小学、独树小学、 西村小学、谢疃小学、邢庄小学、营坊沟小学6所小学三年级课堂上同时进行,学生们全部盯着屏幕,跟着老师一起做实验,科学的种子悄然在孩子们心间生根发芽。

  解庄小学、独树小学等6所小学都是云州区倍加造镇村小,生源少、师资弱,缺乏英语、科学等学科专业教师,主课任课教师兼任时普遍力不从心,学生们也难有收获。

  倍加造中心小学校是镇上的中心小学,学校的教学环境优、条件好,教育数字化也“更上一层楼”。为了把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周边的村小,学校开设了“专递课堂”,通过一块屏幕,点对点拉近距离,在互联互通中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以点带面,一校带多校。为了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思维,倍加造中心小学校利用数字化教学方式开展科学教育,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获取知识。通过开设“专递课堂”,解决村小“开不齐课”的问题。

  “云端”牵手,让学生们共享教育资源;趁“数”启航,让孩子们筑梦美丽校园。教育数字化有力解决了优质教育资源不足、配置不均衡等问题,促进了教育公平。这些教学场景只是大同教育“数字化”的一个缩影。如今,我市各学校不断丰富数字教育应用场景,推动数字技术与传统教育融合发展,推动教学方式和教学管理全面转型,“数字化”已成为推动大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本报记者  田雁

 
     标题导航
数字赋能~~~
医保宣传进万家 政策解读零距离~~~
~~~
全国总工会重点支持工匠学院名单公布~~~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大同新闻
   第04版:大同新闻
   第05版:焦点
   第06版:时事
   第07版:时事
   第08版:电视连载
点燃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市医保局多措并举推进全面参保工作
传统文化节目成为市民“新宠”
市总工会工匠学院上榜
冠军领航 武术筑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