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数字”赋能 年轻人找到心仪“offer”

大同快滴科技有限公司职场 本报记者 于宏 摄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近年来,我市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数据呼叫、数据标注等高就业率的服务产业。自2021年7月全市发展数据呼叫、标注产业以来,截至去年底,累计带动2.16万人次就近就地就业。其中,高校毕业生等年轻人成为这一就业群体的主力军。从校园到职场,他们借助数字经济搭建的就业新平台,在城市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同时也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鲜活力。近日,记者走进东风里数据产业服务基地,倾听两位年轻人的就业故事,感受数字经济为就业带来的强劲动力与无限可能。

  “无人超市、拍照搜图、人脸识别……人工智能已融入城市居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离不开数据标注的支持。我很看好数据标注这份职业的前景,一直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希望能在这个领域有所作为。”13日中午,借着午休时间,记者采访了大同景烁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数据标注检收员张斌。

  “我们公司主要给无人驾驶汽车做底层道路数据标注,就是根据无人驾驶汽车的图像材料,把道路上的实线、虚线、行人、轿车等所需要的元素标注出来。”90后张斌是去年4月份入职该公司的,由于踏实努力、悟性高,短短几个月,就从数据标注员晋升为数据标注检收员。如今,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审核标注员完成的数据,把关标注的准确性、一致性与完整性,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确保标注的数据符合无人驾驶技术研发标准。“大学毕业后,我也有过‘北漂’的经历。选择返乡就业,就是希望有个更安稳的生活,还能陪伴在亲人身边。幸得政府给我们年轻人搭建了这样一个就业平台,让我有机会尝试新的领域和挑战,我也希望能借此为家乡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张斌信心满满地说。

  结束张斌的采访后,记者又采访了大同快滴科技有限公司的王宇超。与张斌沉稳内敛的性格不同,00后王宇超阳光、开朗,浑身散发着青春的活力与自信。交谈时,他思路清晰、表达流畅,尽显良好的沟通能力。

  王宇超是该公司一名业务主管,负责滴滴金融和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出行服务两项业务的线上客服工作。“2021年大专毕业后,我去北京从事电信客服工作,至今已有4年客服从业经历。这4年见证了我个人的成长,也让我的职业规划愈发清晰。”王宇超说,在北京从事了一年客服工作后,激烈的人才竞争和有限的晋升空间,促使他选择回乡就业。当时,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许多数字服务企业纷纷在我市落地,这些企业提供的岗位与他积累的客服工作经验恰好匹配。他抓住机遇,先入职一家数字服务企业担任质检专员。2023年4月,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出色的业务能力,他入职现在这家公司,从质培专员做起,次年8月担任业务主管一职。在近半年的时间里,他凝聚团队力量,注重团队成员个人能力培养,团队业绩持续向好。“无论在哪个岗位,我都希望自己能够持续发光发热。”王宇超的话语掷地有声。

  王宇超感言,如果不是政府搭建的这个就业平台,现在自己可能还在外地“漂”着。数字服务产业为像他一样的年轻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成长空间,让他们能在家乡施展才华,实现职业理想。

  据悉,我市目前已相继引进培育京东、上海润迅、科大讯飞等50余家呼叫标注数据企业,建设金贸大厦、东风里数据产业服务基地、京东物流、京东科技金融等多个大型职场,10个县区实现了职场全覆盖。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吸引大同周边城市年轻人来同就业,全力打造年轻人才集聚“强磁场”,让城市“年轻态”“更出彩”。           本报记者  双红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大同
   第04版:大同
   第05版:焦点
   第06版:美食
   第07版:消费
   第08版:文萃
“数字”赋能 年轻人找到心仪“offer”
全民健身大拜年 活动即将展开
市雕塑博物馆入列
我市首届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大赛揭晓
社工深入社区 书画宣传禁毒
平城区招募春节假期古城服务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