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玉伟) 当大记者遇上小记者,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一场春雪过后,古都大同迎来清新的春日,也带来万物复苏的希冀。“小记者们,你们可知道我们大同有哪些别称?” 3月16日上午,大同日报社资深记者任翔宇带着浓浓的爱意及对新一代学子的深情走进平城区47校明远楼大会议室,与近百名大同日报小记者开展面对面交流。
作为我市新闻报道和文化旅游宣传的“老兵”,任翔宇从自身专业角度出发,结合小记者、小学生的特性,开篇点题,从“中国古都”“煤炭之都”等家乡别称说起,引领小记者们爱家乡、学文化。“谁知道我们大同是几朝古都、几朝陪都?”“老师,我知道,大同曾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交流会上,大记者与小记者们积极互动,回顾了中国古都文化、大同历史文化遗迹,详述了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等建筑风格和历史地位,引用余秋雨先生“从这里走向大唐”的话语、梁思成先生对大同古建的评价帮助小记者认识身边的家乡文化,提升他们作为大同日报小记者的眼界。
“老师,我们大同真好!” 小记者们折服于任老师学识的同时,对自己家乡的明天充满希望。“算力之城”“改革之城”……任翔宇随后为他们描述了今日大同的定位和发展,北纬38度的气候和地域优势、资源型城市的能源优势、便利的交通、诱人的美食……仿佛打开了神秘宝箱,小记者们心潮涌动,一边用笔和本记录,一边与老师互动问答,通过面对面的学习讲解,小记者们有感于“学以致用”“功夫在诗外”的妙处,收获属于他们的学习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