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赵吉辉

油墨香里印刷忙

给机器加墨 刘剑 摄

  “轰轰轰!”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印刷工人赵吉辉将一堆堆裁切好的纸张放入印刷机中,通过机器的转动让空白的纸张穿过印刷机,一张张图文并茂的成品从印刷机一头快速涌出来,赵吉辉不断地抽取着样张进行色彩比对,一旦发现有任何问题,及时进行处理调试,直至色彩稳定为止。

  赵吉辉是运城人,今年41岁,曾在北京一家印刷厂工作,2011年来到我市成为大同日报传媒集团印务公司一位印刷工人。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他“黑白颠倒”的日常作息,23日下午4时许,刚睡醒的他吃完饭,晚6时准点来到位于永和路的印刷车间,正式开启他的“夜生活”。一进门,他就开始工作,加墨、调试设备,准备开机印刷。他说,一份印刷品要经过传纸、装版、调墨、过版等多道程序,眼前这一摞摞白纸,很快就会化身成一份份内容丰富的印刷品。

  赵吉辉对印刷的每道工序都十分娴熟,他说,印刷最难的就是对色彩的掌握。他们现在印刷采用的是红、黄、蓝、黑四色套印,通过不同色彩的搭配、配比,达到最佳色彩,这就很考验印刷工的技术和经验了。赵吉辉告诉记者,机器一开,每小时就会以上万份的速度,印出大批量的印刷品,稍有误差,印刷品就会变成废品,所以他得时刻关注着,以防任何错误出现。工作中他总是每隔一会儿就从印刷好的纸张中抽出一张,仔细端详,然后走到操作台前,在屏幕上进行调试,让印刷出来的成品色调达到最佳效果,一晚上这样的动作要来来回回进行许多遍。

  深夜11时,印刷车间内灯火通明,赵吉辉的脸上丝毫看不到困意。“这么多年下来,已经习惯了。”赵吉辉说,上夜班后他白天休息,晚上加倍精神地干活,上白班时有时也会趁晚上兼职去送送外卖。十几年下来,他始终热爱着这份工作。

  这就是一线印刷工人,他们平凡、普通,也许他们没有高的学历,也不是名校毕业,但他们在劳动岗位上处处表现出智慧,他们是一群普通的工作者,在企业文化的熏陶下,没有人会去抱怨什么,只是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 

  本报记者  刘剑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大同
   第04版:大同
   第05版:文体
   第06版:美食
   第07版:消费
   第08版:文萃
大同南—太原南(太原) 首推“动车月票”
专升本专业测试29日开始
油墨香里印刷忙
云冈区市场监管局开展禁毒宣传
26载缉凶不辍 千里外命案终破
踏青热度渐涨 户外用品热销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