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算法之下,医生这个角色正在被重塑

  近来,DeepSeek在医疗领域的重大应用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不少医生感慨“苦读了十几年的医学知识,正在被算法取代”。不过,大多数人对于AI医疗还是满怀期待,认为将会给传统的医疗体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类似的讨论,并非第一次出现。此前,AI在医学影像分析、辅助诊断、手术机器人等领域已有不少应用,但如今的突破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而是对整个医疗行业运行模式提出了挑战。那么,医生会被取代吗?未来,医生的角色又该如何调整呢?

  从最初的影像分析,到如今的癌症筛查,甚至未来可能扩展到更多疾病的诊断,AI的诊断速度和准确率,已越来越接近甚至超过人类医生了。这就意味着,医生们依赖多年的临床经验,慢慢地要被AI“学”走了。

  这种变化让不少医生心里发慌。但实际上,AI并不是要完全取代医生,而是要让医生的工作变得更优化。以后,那些标准化、靠数据说话的诊疗环节,大概率会交给“AI医生”处理。人类医生会更多地与患者沟通、制定治疗方案,以及对复杂病情进行综合判断。换句话说,医生将从“诊断专家”慢慢转变为“医疗顾问”。

  随着AI在医疗行业的普及,一些基础的诊断工作可能就不需要那么多医生来做了,但那些需要更多人文关怀和沟通能力的医疗服务,反而会变得更加重要。

  面对AI所带来的冲击,医生群体应主动出击。未来的医生仅有医学知识还不够,还得学会和AI合作,提高自己的诊疗效率。他们需要积极拥抱AI这一得力工具,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和人文关怀,为患者提供更贴心的医疗服务。当然,AI再强大也无法替代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个性化沟通,医生在患者管理、治疗方案制定、心理疏导等方面的作用仍然不可替代。与其担心被AI取代,不如提升自身在这些方面的能力,使自己成为AI无法替代的一环。

  与此同时,“苦读十年”的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也得有所调整了,不能再单纯灌输知识,而是要培养医生的数据分析能力、AI工具使用能力,以及医患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新的医疗环境。

  医生不会被取代,但他们的角色会被重塑。医疗的本质也没变,依然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健康保障,只不过AI让这个目标变得更加轻松了。

  据《科普时报》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观点
   第04版:视觉
   第05版:焦点
   第06版:说法
   第07版:科圃
   第08版:文萃
手机NFC功能成骗子“提款机”?
激素或能 “治”你的皱纹和白发
算法之下,医生这个角色正在被重塑
当心身体“报复”不吃早饭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