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丰曼
90岁的老战士孙庆林是一位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开着坦克战斗的老兵,战争期间,他在战场上穿越枪林弹雨,经历九死一生,战争后期,他见证和保障着《朝鲜停战协定》的正式签订。如今,硝烟虽已散尽但记忆却从未走远,随着老人缓缓的叙述,一段炮火纷飞的往事扑面而来。
孙庆林,1930年4月出生,吉林省汪清县人,1948年3月入伍,194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2月,随志愿军某部以战车车长的身份赴朝参战。
1950 年 9 月 1 日,装甲兵才作为一个独立的兵种出现在人民解放军的序列之中。成立不久即走向抗美援朝战场,武装到牙齿的敌人并没有给仓促上阵的志愿军坦克兵太多的学习时间,战争初期,在没有防空力量掩护的情况下,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志愿军的坦克群靠暗夜穿越了大半个朝鲜北部地区。在与强敌的拼杀中,年轻的中国坦克兵并没有露出半点胆怯。据孙庆林回忆,坦克部队入朝后 ,条件十分艰苦,坦克连没有住房 ,就在坦克的底部挖个土坑,管它叫土窝子,吃睡都在里面,白天就在里面保养零件,夜晚配合步兵、炮兵与敌人厮杀。但就在这样条件艰苦的环境下,坦克部队的战士们团结一心,舍生忘死,与步兵、炮兵密切配合,浴血奋战,形成三把利刃,对所谓的“联合国军”予以坚决而有力的打击,最终,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正义旗帜,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期间,孙庆林还随坦克部队奉命开赴板门店,主要执行中国赴朝谈判代表团安全保卫任务,为中国代表团的安全保驾护航,同时见证了《朝鲜停战协定》的正式签订。“战场上牺牲的战友才是真的英雄,我们要永远铭记他们艰苦卓绝的奋斗和牺牲,为国家为社会多作贡献。”硝烟散去,孙庆林在战场上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回到地方的他更是坚守初心,无私奉献。1983年,孙庆林从灵丘县人武部离休后在大同市军队离退休干部第一休养所休养,他积极参加所务活动,多年担任干休所管委会主任并和其他军休干部组建“八一健身辅导站”,长年坚持引导离退休干部和群众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为干休所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