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苑捷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市上下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高位推动、精准发力,经过8年精准扶贫、5年集中攻坚,我市脱贫攻坚工作成绩斐然:6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745个贫困村全部退出,31.1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面对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最当紧的事是扶贫、最能干的人给扶贫、最急需的钱物给扶贫”,调动全社会力量,超常规作战。近年来,市级财政共安排资金45亿元用于脱贫攻坚;在脱贫攻坚最吃劲的2018年和2019年两年里,每年拿出5000万元对工作成效显著的县区进行奖励,对推进不力的进行约谈;精心挑选928名第一书记、1452支工作队、4551名驻村干部日夜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
在脱贫攻坚战中,我市在全省首家成立了市级脱贫攻坚指挥部,下设16个工作组,指挥部各级干部昼夜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第一时间摸清情况、第一时间制定措施、第一时间推进工作。指挥部实施“战时七大机制”“七个一工作法”,坚持一周一例会,一月一研判,一月一考核,一月一通报,一月一奖惩,倒排工期,挂图作战。
去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大同视察,对我市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做法给予肯定。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极大地鼓舞了全市干部群众的信心,凝聚成冲刺脱贫攻坚的强大动力。全市上下紧盯2020年收官之年目标任务,聚焦后续扶持、驻村帮扶、问题整改等重点工作,不折不扣落实好中央和省委脱贫攻坚各项政策,并结合我市脱贫攻坚实际,先后制定《大同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2020年工作要点》《大同市脱贫攻坚问题及风险排查整改实施方案》《大同市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进一步织密政策体系,为实现圆满收官提供了政策保障。
因人因户施策,高质量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开展动态帮扶,强化返贫监测预警;做足脱贫成色,巩固产业就业扶贫成果;狠抓产业配套,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凝聚帮扶合力,推进落实“十个清零”行动;补齐短板弱项,清仓见底抓好问题整改……一套套强有力的“组合拳”,打出了精准管用的“大同战法”。大同脱贫攻坚的多项工作也得到上级肯定,易地扶贫搬迁、光伏扶贫、危房改造、生态扶贫、技能培训、以党建促脱贫等工作在国家和全省会议上作了经验交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为我市今后持续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经过几年的奋力攻坚,我市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更加坚实。如今,市委、市政府正在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要求,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十四五”巩固脱贫成果专项规划,积极谋划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建设,进一步深化乡村振兴战略,带动全市乡村振兴向整体推进、全域拓展提升。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全市上下时刻牢记总书记嘱托,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继续保持干事创业的锐气、锤炼攻坚克难的勇气、增强善打硬仗的底气,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持续发展壮大扶贫产业,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加强资金资产项目管理,兜住民生底线,进一步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全力以赴实现“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