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大红灯笼照亮群众脱贫致富路

本报记者 杨海峰 通讯员 陈明

  “俺们都是附近村的村民,车间把我们招进来做灯笼,经过简单培训就能上手,计件算工钱,每月咋也能挣1000多元贴补家用。离家近,不耽误种地、照顾家,比外出打工合适。”车间女工邓春菊笑嘻嘻地说。日前,记者在灵丘县东河南镇含水安置点扶贫车间和白崖台乡南张庄村扶贫车间采访时看到,操作台前堆放着一摞摞成品灯笼,多位村民正忙着制作灯笼,缝红布、穿骨架、裁剪、烫印花、粘金饰、安穗子……制作灯笼的整个流程正在井然有序地进行,每个人、每一道工序都一丝不苟地完成。

  采访时记者了解到,这两个灯笼车间由灵丘县灵之韵民间工艺品专业合作社带动发展。灵之韵民间工艺品专业合作社是该县一家集民间工艺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合作社,已开发草编、麦秆画、灯笼等三类民间工艺品。如今,仅灯笼一项,合作社可制作植绒布灯、异形仿羊皮灯、绸缎铁口灯等各种品质及大小规格的灯笼,灯笼型号齐全、品种多样,可广泛用于节日装点、市容布置等场合。在灵丘脱贫攻坚领导组的支持下,2020年,该合作社带动8个扶贫车间发展民间工艺品项目,到年底已带动扶贫车间实现贫困妇女就业200人,人均月收入1200元左右。

  “从扶贫车间建成运行以来,不仅助推了产业发展,也实现了困难群众家门口生产、择时务工、灵活就业,大家伙儿弹性上下班,工资按件计发,既能照顾家庭,还能领到满意的工资,基本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采访中,灵之韵民间工艺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红灯笼扶贫车间将致力于工艺创新和技术升级,降低生产成本,注重品牌打造,增强品牌的影响力,让这项传统手艺真正成为富民产业,让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目前,灯笼不但在大同及朔州周边县区畅销,还远销到山东、浙江、广东等地,一盏盏大红灯笼,照得当地群众致富路越走越宽、越走越亮堂。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能源革命 转型发展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5版:今日平城
   第06版:要闻
   第07版:新闻特稿
   第08版:走进云冈
深入推进“三零”创建 营造和谐稳定大局
“5G+智慧矿山”为煤炭开采披“战甲”
加快推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
团市委冬日送暖外卖快递小哥
我市首张增值税专用电子发票昨日开出
“印象大同—老照片摄影展”征稿启事
提升全市文明校园创建质量
市雕塑博物馆实行限流防疫防控措施
讲好假期前 最后一堂安全课
图片新闻
大红灯笼照亮群众脱贫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