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承载着历史的脚步,积淀着文明的精华。在大同这片古老土地上,不断上演着沧海桑田、万物变迁,“人类从哪里来,又何以延续”的问题也吸引着人们去不断探索。作为我市打造的8条全域旅游精品线路之一,史前人类进化史全域旅游通过A和B线路,为游客提供了出游参考。8月10日,记者沿着B线路,穿越尘封岁月,走进人文秘境,探寻文明火种,解锁人类繁衍生息的古老基因密码。
史前人类进化史全域旅游线路依托大同奇特的地质地貌和丰富的考古成果,选取大同区域史前人类文明进化史中的新石器、旧石器遗存、遗址,设计了两条线路。其中线路A为御河生态园-桑干河国家湿地公园-壶流河湿地-唐河大峡谷;线路B为大同市博物馆-许家窑古人类遗址-神泉古域温泉度假中心-吉家庄古人类遗址,对于研究中国古人类的迁徙、进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走进大同市博物馆一层的“沧桑代地”展厅,许家窑人遗址、大同湖生态与动物化石、青瓷窑遗址等旧石器时代出土文物尽展眼前,它们仿佛在用最朴素的方式,诉说着那段神秘历史。曾经,在洪荒年代,大同盆地是面积近1万平方公里的内陆湖——大同湖,到大约3万年前,大同湖萎缩殆尽,桑干河形成。大同历史的文明序曲,在“大同湖”和“桑干河”发生与演绎。其中10万年前的“许家窑人”是大同地区最古老的文明,他们在湖滨打制石刀石球、渔猎繁衍,将文明的圣火扩散至沿湖各地。距今1万年前,新石器时代到来,大同湖彻底干涸,桑干河流域到处是人类祖先的身影,定居渔猎和原始农业是他们的生存方式,如发现的云冈南梁和马家小村等遗址就是很好的印证。
许家窑遗址位于阳高县古城镇许家窑村东南1.5公里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是197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贾兰坡、卫奇等人在原雁北地区考古时发现的。后经过1976年、1977年和1979年的发掘,出土了10余个人类化石,3万余件石制品及丰富的动物化石,是迄今为止我国旧石器中期古人类化石、动物化石、文化遗物最为丰富的遗址,弥补了旧石器时代早期“北京人”与旧石器时代晚期“峙峪人”之间的空白。置身遗址处,虽然远隔数万年,但仍然能够感受到那种文明的星火在不断延续,孕育着悠久的大同文化。
在许家窑遗址不远处的神泉古域温泉度假中心,是集养生度假、神泉康疗、滨湖休闲、湿地垂钓于一体的复合型、国际化养生产业全景示范园区,这里的许家窑文化体验区,(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利用遗址地形地貌,通过许家窑景观大门文化、许家窑生活场景、丛林繁茂和溪水、人类发展历程长廊,重现许家窑人生活场景,让人们在体验中了解人类起源和发展,加深对许家窑文化的认识。
吉家庄遗址位于云州区吉家庄乡吉家庄村南,该遗址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晚期到龙山时期的文化遗存。遗址文化层厚约0.3-1米,断崖暴露多处灰坑、房址等遗迹。遗址南岸的台地,地表及文化层采集遗物均为陶片,陶质有泥质灰陶、夹砂灰陶,纹饰有绳纹、蓝纹,器型有双耳罐、高领罐、折腹盆、鬲等。其中出土的黑陶,是华夏民族早期文化智慧的结晶。而想要了解陶文化,附近的“吉家窑”不容错过,游客可通过文物实物,回望千年历史,体会匠心精神。
游览中,记者采访了多位游客,他们纷纷表示,线路设计很合理,不仅从宏观上对史前人类进化有了了解,还从微观上认识了不同时期文化的差异。市民张波告诉记者,作为大同人,为大同有这么丰富的文化遗址而自豪,通过游览,既充分满足了探索人类奥秘的好奇心,又更直观地感受到了大同的古老文明和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