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纪念为云冈石窟研究作出贡献的人们

——云冈研究院《圣地重新——云冈百年复兴展》巡礼(二)

  本报记者 梁有福

  三、保护云冈

  在这一单元中,展出了一组珍贵的老照片,其中有1933年3月,大同地方政府组成调查队对云冈周边环境进行测绘、规划的照片;1935年,当地建设委员会全体会员测量云冈地形后,在云冈别墅前的留影等。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云冈的保护工作。成立古迹保养所,清洁环境,植树造林,修缮古迹。1961年3月,国务院首批公布云冈石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世纪60年代,针对洞窟普遍存在的裂缝、坍塌、石雕剥落风化等严重问题,组织国内专家开展地质勘查、病害调查及保护材料、方法研究,率先在第1、2窟进行试验工程,采用锚杆牵拉、环氧树脂灌浆粘接和传统加固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云冈石窟保护项目被列入国家科委十年规划。

  1973年9月15日,周恩来总理陪同法国总统蓬皮杜参观云冈,提出了三年修好石窟的目标任务。随后的1974~1976年,国家文物局组织力量对所有濒危洞窟和造像进行了大规模的抢救加固,基本解决了洞窟的稳定性问题,最大限度地保持了石窟的原貌。云冈石窟如获新生。三年工程中采用的“围岩裂缝灌浆加固技术”,荣获1978年首届全国科学大会奖。

  这一单元共展出近20幅珍贵资料图片,既有黑白影像,又有彩色图片。包括1954年利用砂岩碎石修筑的保护围墙,1955年进行的石佛古寺山门、过殿和第5、6、7窟窟檐整修,1964年5月大同市级机关干部在云冈中西部石窟前进行植树绿化等。其中最让参观者感动的历史画面是:1973年9月15日,周恩来总理陪同法国总统蓬皮杜参观云冈石窟时,在云冈接待室前向中外记者宣布:三年修好云冈石窟。

  石窟崩塌问题解决之后,石雕的防风化成为主题。上世纪90年代前半期的云冈“八五”保护工程,通过降低硬化窟前地面、修建第7、8窟保护性窟檐和山顶防水排水设施等综合手段治理水害,取得了初步效果。后半期进行的109国道云冈段改线工程,则彻底解决了运煤车辆粉尘污染对石窟环境的危害。同时,原云冈石窟研究所与中国文物研究所、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德国wacker公司合作开展了诸多科研工作。1997年,《大同市云冈石窟保护管理条例》获得了省人大常委会的批准。2000年,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云冈石窟规划》。2002年,省政府与国家文物局联合召开云冈石窟防渗保护工作会议,启动了防水工程。2007年,西部窟群严重渗水问题得到治理。2012~2015年,五华洞危岩加固、彩塑壁画修复、地面雕刻遗址展示、保护性窟檐建设全面完成。云冈石窟保护进入辉煌时期。

  四、创新云冈

  世纪之交,云冈石窟再度迎来大发展的机遇,包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世界遗产申报、5A级旅游景区申报、云冈大景区环境综合治理等。

  1999年10月,云冈石窟申报世界遗产工作启动。次年,山门前建筑拆迁与广场建设、云冈峪绿化、十里河云冈段蓄水工程等陆续开工。2001年12月14日,云冈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云冈石窟成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

  2001年12月14日零点30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5届全会一致通过云冈石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展陈图片中“云冈人”深夜欢庆的场景,把参观者带到当时的喜庆时刻。

  2008年春,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云冈石窟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按照《云冈石窟保护规划》要求,当年完成了云冈旅游道路两侧的建筑物拆迁和植树绿化,并在云冈峪口的小站村东开建云佛新村,以安置云冈镇搬迁居民;同时在云冈山后,再次规划建设了一条长6.8公里的绕行道路,以确保云冈封闭式景区的形成。

  2009年云冈大景区建设全面展开,搬迁云冈镇、云冈村、张寺窑、竹林寺、校尉屯、麻村、工人村等一镇六村,涉迁居民5170户;新建了游客中心、昙曜广场、礼佛大道、帝后礼佛群雕、灵岩寺、云冈博物馆、演艺中心、食货街等17处建筑、5万多平方米。同时,实施了十里河云冈段河坝加固蓄水、生态停车场、围墙、绿化等工程,对旅游专线路面进行了重修。到2010年9月,云冈景区各项配套服务设施全部建成,旅游环境焕然一新。

  随着云冈大景区的形成,原云冈石窟研究院步入多元化、全方位发展的快车道。一是响亮地提出了“5A级景区,6A级管理”的口号,全面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二是不断完善、丰富景区文化设施,云冈博物馆、云冈美术馆、皮影木偶表演院、石兵美术馆、北魏射艺场、云冈艺术创作基地等陆续开张。三是深入开展云冈学研究,组织编辑《云冈石窟雕塑全集》《云冈窟前遗址发掘考古报告》《云冈山顶遗址考古发掘报告》《云冈石窟调查报告》《云冈石窟分类全集》和《云冈石窟装饰图案全集》等大型著作。四是面向文物保护未来,建立云冈石窟监测中心、石质文物保护修复中心、数字中心、彩塑壁画保护修复中心、馆藏文物保护修复中心等,与国内知名院校联合攻关,云冈石窟保护成果丰硕。五是大力发展云冈文化特色产品,2016年顺利通过了原国家质检总局“全国佛教文化与石窟艺术旅游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验收。

  展品中,中日云冈学术研讨会,为期三年的云冈石窟雕刻拍摄工作,原云冈石窟研究院与青岛出版集团签订《云冈石窟雕塑全集》编辑出版协议,与浙江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天津测绘院等共同举办“石窟寺三维数字化规范研讨会”,与北京大学文博学院合办“佛教考古教学研究实习基地”,云冈数字中心对第18窟开展三维数字化信息采集工作,云冈彩塑壁画保护修复中心工匠对馆藏残缺壁画进行维修,《云冈石窟艺术展》在北京建筑大学图书馆开幕,“朝花夕拾——鲁迅的美术世界”展开幕等彩色图片,生动记录了原云冈石窟研究院全面发展的高光时刻。

  五、名人翰墨

  自二十世纪初京绥(京包线)铁路开通后,前来云冈石窟观瞻的政要、专家学者和旅游者日众,有关云冈的摄影、绘画、歌咏、报道屡屡见诸报端。

  在这一展陈单元,参观者可以看到众多名家的墨宝——

  1961年8月10日,原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历史学家翦伯赞、范文澜、刘大年、吕振羽等参观并留言;1961年9月21日,著名作家叶圣陶、老舍、端木蕻良等参观云冈并留题。

  1963年10月,董必武参观云冈并题诗一首:“塞上云中古迹多,华严石窟美殊科,回车暂住留一日,走马观花未揣摩。”

  1964年3月,邓拓参观云冈题诗:“千载云冈紫塞边,我来飞雪正漫天,危崖万佛迎风笑,艺术人间第一篇。”

  1964年4月,著名画家关山月参观云冈并绘画《东风第一枝》。

  1964年7月6日,郭沫若与夫人于立群参观云冈石窟,并题诗。展出的郭沫若题诗为:“天教微雨为清尘,来看云冈万佛身,佛法虚无何足道,人民万古显精神。”

  1977年8月8日,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参观云冈石窟题词:“昨日游云冈,今日访华严。雕塑之美两奇绝,快过平生所未观。凿岩造佛高数丈,示现手台兜罗绵。仿佛灵山集海会,弟子或坐、或立、或对、或默、或悲、或欣然,飞天持花周匝围绕迅疾如风旋。四壁所刻多经变,千姿万状尤非凡。释迦多宝同龛坐,维摩文殊对床谈。时空玄理寓神话,魅力更敕形象传。想见神工与巨匠,能令顽石不敢顽。正与泥塑成对比,坚者柔之柔者坚。试观下寺诸塑像,线台铁画劲而圆。静穆并有飞动意,神态妙非言能宣。倚壁经柜亦珍物,宫殿模型汇大观。廊腰檐牙连杰构,千图万巧展雕栏。拥此至宝世稀有,大同足以傲人寰。”

  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五个展出单元,浓缩并真实再现了云冈石窟100多年来的沧桑巨变。许多参观者表示,在这里不但可以感悟云冈的百年风华,更能够增强文化自信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全文完)

 
     标题导航
~~~——云冈研究院《圣地重新——云冈百年复兴展》巡礼(二)
~~~
~~~曹 彦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广告信息
   第05版:走近平城
   第06版:理论之窗
   第07版:国内新闻
   第08版:走进云冈
纪念为云冈石窟研究作出贡献的人们
大美云冈—龙王庙胜境
梦回北魏云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