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用文化构建起乡村振兴的基石

本报记者 史涌涛

  灵丘县红石塄乡北泉村,依傍着唐河水,生态优良、山青水秀、灵秀天然,别具塞上江南的韵致。近年来,该村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外红火,不仅有大同本地的游客,来自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的游客也纷至沓来,前来这里旅游度假。人们来到这里看山看水看田园风光,更怀着浓厚的兴趣观看这里由本村村民表演的乡村实景演出《山水北泉》,让“山水北泉”的乡村旅游热度逐年走高,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成为村民致富增收的新业态。采访中,经营村内集装箱宾馆的村民老姚信心满满地准备加大投入、扩大规模,“守在村里就能创业致富,文旅兴村的路子让全村人都得了利。”他说。

  前些年,北泉村的田园风光秀色就已声名远扬,吸引着远近八方的游人前来游玩,但大多数人只是匆匆游览、看后即走,留不住人,对村里的发展贡献不大。从2015年开始,在灵丘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该村利用传统的荷花节,组织本村村民,把乡土、田园、山水文化融为一体,创作编排了乡村实景演出《山水北泉》,走上了以青山绿水加乡村文化、以文旅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

  《山水北泉》创作源自当地的乡村文化,将田园文化、山水文化、农耕文化等融入到《山风》《水赋》《绿韵》《荷趣》《泉梦》五个篇章中,把当地农民日常的广场舞和自由歌唱升级为民俗舞蹈和实景演唱,让生活变为文化,备受游客称道,近两个小时的演出过程中游客掌声不断、好评如潮。同时,演出以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升华了北泉村村民的精神世界。夏秋时节,每周六晚上常态性演出,北泉村、红石塄村等当地农民白天上山种地,晚上走上舞台演出,全部160多位演员包括灯光音响等工作人员,全是北泉及附近村的村民,多名肢体残疾的乡亲也参与后台管理,让村民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实,大家既是优秀乡村文化的传播者,也是新时代文明的实践者、受益者。“文化的力量是巨大的,北泉村只是一个村庄,并非景区,但自有的根深的乡村文化让这里展现出特别的吸引力,对村民来说,这份文化自信为生活带来的改变更是深刻而长远的。”采访中,《山水北泉》导演薛晋诞说。

  文旅事业的发展让村里更是受益匪浅,村里以合作社的形式组织村民开辟出“集装箱宾馆”,以营地住宿的形式满足游客需求,众多别具乡野风味的特色饭店纷纷涌现,游客们白天浏览山水风光、品尝村里的鲜鱼鲜果,晚上看乡亲们的实景演出,一个以山水为特色、以文化为灵魂的乡村旅游园区迅速兴起。

  如今,《山水北泉》实景演出已经坚持6年、演出200多场次,多次被外地旅游景区请去演出。如今,北泉村打出了品牌,成为灵丘县域旅游的名片,成为“中国最美休闲村”“全国精神文明单位”。北泉村实景演出的示范效应在灵丘县进一步拓展,落水河的非遗文化节,花塔的大同民俗文化节,以及与其相邻5公里的移民搬迁安置点龙渠沟社区演出的《龙渠沟的老百姓》实景剧,均借鉴其成功模式。“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生动实践在灵丘县四处开花。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5版:综合新闻
   第06版:地产周刊
   第07版:新闻特稿
   第08版:广告信息
王铁梅率队调研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
用文化构建起乡村振兴的基石
团市委创新学习形式用活红色资源
全市初一高一新生陆续报到
云州区全力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
市检察院发挥检察职能 保护传承长城历史文脉
广灵县“五聚焦”深入推进“六乱”整治
图片新闻
我市指定5处 建筑垃圾处置场
灵丘县60名村干部“充电蓄能”助力乡村振兴
密切关注国内疫情动态 合理安排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