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云冈第8窟摩醯首罗天与鸠摩罗天

华子

  佛祖静坐莲花台,飞天衣袂飘舞,伎乐天人手执乐器,箜篌穿云裂石,排箫余音绕梁,鸠摩罗天乘孔雀飞来,摩醯首罗天骑神牛西去,护守云冈,缤纷世界在此华丽演绎……

  云冈第8窟前后室间,高约5.8米、宽约4米的窟门上层,对称雕刻佛教中八部护法神的首位护法神像——即鸠摩罗天与摩醯首罗天。这是云冈中期石窟佛教造像中出现的新形象,两像造型奇特,雕像的立体感即鲜明的浮雕轮廓,是古希腊雕刻作品的特点。镌刻的线条粗犷时任运,细腻处动人,神韵耐人寻味,是云冈石窟中具有代表性的上乘艺术珍品,也可说是中国乃至世界艺术史上的罕见造像。

  窟门西侧鸠摩罗天高1.5米,面似童子,五个脸部均圆润丰满,以中间较大头者为主,面带微笑,另外四个口微张或露齿,笑容满面,天真无邪,这一洋溢于外的表情与肃穆的佛像形成强烈的对比,这对于特定的佛像庄严形象来说,却能给人以内在愉悦欢快的精神面貌。鸠摩罗天即毗纽天(或称那延罗天),为世界之守护神形象,为五头六臂乘于朱雀背上,手持日、月、弓和飞鸟。就面貌而言,五首面部流露笑意,皆呈现童颜,鸠摩罗天是较特殊的,长发卷曲披肩,这些特征与《大智度论》云“鸠摩罗王,秦言童子”和“发垂两肩”相映照。

  窟门东侧摩醯首罗天高1.6米,容貌方正,眉、眼、鼻、唇表现得淋漓尽致,中间的面部圆润、弯眉细长、双唇丰满,鼻高挺,下颚圆,目光俯视,充满慈爱;两侧的细眉、双眼突出,面含微笑,下颚尖,特别是鼻子高大而弯曲,表现出西域人物的形象特征,显得强悍而威严。摩醯首罗天即湿婆天(或称大自在天),在印度神话中为护法神形象,三面八臂骑卧牛的神像,手执累累硕硕的葡萄(象征丰收)、弓矢(象征破坏)、日月(象征法力),这葡萄的图像意义,亦是用于象征与葡萄一样多子的愿望。摩醯首罗天三面中间的头像,头戴高宝冠,面部丰润含蓄,与《迦楼罗及诸天密言经》云:“天女形、貌美”相吻合。

  佛教艺术内容最为有趣之处也许就是吸纳周围众多的神灵,鸠摩罗天与摩醯首罗天是外道的神,表现在这里则变成了佛教的护法神。但它们不是佛教中最高的神,而是八部护法之一,是作为佛的翊卫身份出现的。第7、8窟窟门两侧出现的多个脑袋和手臂的天神,源于印度题材。

  在印度的民间宗教信仰中,鸠摩罗天不仅有护法能力,并能降魔,又是主司人类生殖的人种神,有着保障众生、镇国护民的作用;摩醯首罗天是一位丰收神,在远古人类的观念中,丰收的含义里也有生殖的意义,所以摩醯首罗天也具有生殖神的意义。后来佛教将之纳入天部,把外教的天神当作佛的护法人物,变成佛教的护法神,就在于其具有创造生命和护法的意义。所以在佛教石窟艺术中,通过多头多臂的艺术变形来表现护法神的超人能力,并借助牛、孔雀的坚实有力,用以夸张护法的威力,而且他们手执日、月、金翅鸟等,表示法力无边,存在于任何空间,既能摧毁一切,又可以创造一切。

  因此这种作为佛的护法形象出现的多头多臂的鸠摩罗天和摩醯首罗天,是智慧和力量的象征,被尊为佛教界的神灵。

  云冈石窟雕刻中出现的这种形象,就是当时“护法思想”之寓意,这无疑是将人们的美好愿望和真诚情感融于一体,反映了人们对太平盛世的祈望,也反映了拓跋鲜卑族渴望繁盛、祈求蓄衍的愿望。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广告信息
   第05版:走近平城
   第06版:教育周刊
   第07版:广告信息
   第08版:走进云冈
科研立院: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云冈学高地(一)
云冈第8窟摩醯首罗天与鸠摩罗天
大美云冈—古堡沧桑
云冈晨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