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秀出生态底色 绘就幸福生活

本报记者 苑捷 通讯员 范凯 修业 玉娟

  走进沙圪坨,如入百花园。东南西北中,尽是生态景。金秋时节,行走在浑源县沙圪坨镇山阴山、乱岭关、荞麦川、东信庄几个村的山间道路上,群山苍翠、层林尽染,松涛阵阵、凉风习习,清新的空气令人心旷神怡。

  “我们镇的林业面积已经达到35.6平方公里,植被覆盖率达30.2%,全镇每年优良天数达144天以上,这不仅在全县名列前茅,在全市也是挂上号的。”镇政府统计员任永青无不自豪地说。

  沙圪坨镇造林绿化是有传统的。任永青告诉记者,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沙圪坨镇山阴山村民刘品初中毕业后回村务农,组织发动青年在山腰挖鱼鳞坑栽树,在沟底筑沟头埂压条植树,使荒山沟披上绿装,原来的“三跑田”变成了“三保田”,全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刘品也被选为共青团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全县号召向刘品学习,沙圪坨镇各村随之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热潮,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们在造林绿化中也走过一些弯路,经历过一些波折。”东信庄村党支部书记吴永贵深有感触地说。东信庄村地处平梁山脚,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经常遭受洪水侵害,多次导致农田被冲毁、房屋倒塌、人员伤亡,村民叫苦不迭。该村老支书吴树果解释说,究其原因,就是当时村民为了多打粮食,大肆毁林开荒、毁草种田,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进而引起山洪频发。

  东信庄村干部群众痛定思痛、吸取教训,立即刹住毁林毁草种地的做法,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退出500亩山地,全部种上了杨树、桦树、柠条、沙棘等林木。如今的东信庄村水土扎根、山坡披翠、河水扮靓,30多年来再没有出现过洪水灾害,群众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理念一变觉悟高。沙圪坨镇党委、政府抓住这个典型,月月讲、年年讲,经常讲、反复讲,使全镇干部群众牢固树立起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今年,沙圪坨镇新一届党委、政府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出发,因地制宜制定了“东药、西园、南牧、北旅、中粮果”的11字发展方针。

  该镇党委书记王飞向记者做了详细描绘:东药,即在东部乱岭关、山阴山一片发展以黄芪为主的中药材种植区域,在现有黄芪8000亩的基础上,对两村剩余2000亩宜芪宜药荒坡地进行开发,建成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西园,即以西部三条彦、沙岭铺一带为产业园区,引资筹建垃圾焚烧电厂,实现生活垃圾科学合理利用、变废为宝;南牧,以南部黄家坡、照壁、水沟等村为基地,按照合作社加农户的方式建设以畜牧为主业的养殖区域;北旅,以北部荞麦川、赤泥泉、英庄等村为主线,建设乡村民俗生态旅游区;中粮果,以中部塔村、老僧洼、西庄、龙洼、杨庄、井上、沙圪坨等7个村为产粮区,同时兼顾林果经济。“在我们11字的发展方针中,北旅是重中之重。作为浑源县东大门,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发展全域旅游的战略部署,举全镇之力,发展壮大荞麦川的北旅产业。”王飞说。

  荞麦川村是上世纪50年代全省农业战线的先进典型,曾有“南有大寨村,北有荞麦川”之说。该村有著名的“空中草原”,位于海拔2000米的草帽山上,山腰古柏参天、林草茂密,山巔的平原面积达300亩,绿草如茵、一望无际。每年夏秋之季,来此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在‘空中草原’盖几个凉亭、建几个蒙古包,再多买几匹马和骆驼,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村党支部书记徐继胜说。

  在老僧洼村,1000亩万寿菊竞相开放、芬芳浓郁,引得游客驻足观赏、拍照留念,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菊花不仅有观赏价值、生态价值,更有经济价值。”村党支部书记杨润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万寿菊每亩可产4吨菊花,每吨售价按1600元算,总收入640万元,人均收入可达4500元左右。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走近平城
   第06版:专题报道
   第07版:新闻特稿
   第08版:走进云冈
应急管理部工作组莅同
秀出生态底色 绘就幸福生活
全市清洁取暖工作推进会召开
我市中小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开学第一课”
全市2021年“质量月”活动暨质量考核工作部署会召开
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组织观看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实况直播
新生入托入学需查验预防接种证
市妇联启动“帮老龄妇女解难纾困”公益项目
长城一号旅游公路成为市民秋游新选择
本市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活动
2021晋北肉类平台采供大会加紧筹备
图片新闻
市博物馆调整游客预约参观制度
交警护学助力开学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