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这些膘肥体壮的牛都是我去年底新进的肉牛,不到一年时间就从700斤长到一千五六百斤,要‘颜值’有‘颜值’,要‘身材’有‘身材’。”云州区三江养殖合作社负责人张恒满脸笑容地为记者介绍着自己的牛宝贝,“我们合作社养殖的是西门塔尔和夏洛莱优良品种,肉质鲜美,长得快,还不容易生病!”
今年72岁的张恒是云州区杜庄乡长安村人,曾经是个“北漂”,大半辈子和生意打交道,用他自己的话说,把能干的行当都干遍了。随着国家对“三农”扶持力度的逐年加大,具有经商头脑的张恒又从中看到了新的商机——转型搞农业项目。但是隔行如隔山,对于从没接触过养殖的张恒来说,一切都要从头再来,刚开始全家人都不支持他的想法,许多人觉得做生意摸爬滚打了这么久,从大老板做回老农民,从大城市回到小农村,从西装革履变成满身泥土,会不会落差太大了,但是张恒十分坚决:“我不仅要做成,更要做好!”
从此,他日夜刻苦钻研养殖技术,精心抓科学管理,先后引进了模式化驱虫、肉牛育肥、全混合日粮TMR应用等先进技术,不断改进品种,创新养殖模式,确保了肉牛成活率和质量。“养牛,品种特别重要,我跑了全国很多地方选了好几种肉牛,但是有的运输成本高,有的牛儿出现水土不服,最后选择了太原一家养殖场的牛。”张恒说,“咱养殖的肉牛不用添加剂,都是自然生长,每天每头肉牛能增加重量1.5至2公斤,肉牛最终全部销往广州、深圳等南方一线城市,深得顾客的喜爱。”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三江养殖合作社已累计完成投资1600万元,现存栏肉牛1200多头,去年出栏2000头,实现利润500万元。目前,合作社已建成标准化牛舍13栋、青贮窖4座、干草棚1栋及堆粪场、饲料加工间、办公用房等共计占地面积100亩,并配备了全混合日粮TMR搅拌机、青贮取料车、撒料车、装载车、农用车等设备,被确定为云州区科技兴农重点工程项目和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云州区肉牛养殖试验示范基地。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国家政策帮助我发展起了养殖业,我也要带着父老乡亲们共同致富呀,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近年来,合作社采取“基地+农户”的模式,积极带动周边农户发展肉牛养殖业,实行统一供种、防疫、回收、销售,共为周边养殖户集中采购西门塔尔牛300多头。合作社还与13户贫困户签订了帮扶协议,为农户担保贷款养牛,每户申请国家扶贫贷款5万元,共计65万元,由合作社代养肉牛,每户年受益3000元。“我经常会给农民们做一些技能提升的培训,讲讲养牛经验。”张恒指着桌子上的一沓培训资料对记者说。
“从刚开始的250头,到现在的1200头,虽然辛苦,但收获的是踏踏实实的幸福。”张恒说,“3到5年内,争取实现肉牛存栏3000头的目标,带动更多农户通过发展肉牛养殖业增收致富,‘犇’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