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同心聚力助推医药产业健康发展

本报记者 陈云华

  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是我市“1+4+6”产业振兴工程确立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全市加快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推动医药产业健康发展。今年1-8月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规上医药企业实现产值81.8亿元,同比增长21.47%,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48.23%。1至7月大同经开区规上医药企业上缴税收1.86亿元。

  入企服务,帮助医药企业无忧成长。大同经开区金融办在得知一些入区企业缺乏流动资金后,将企业相关信息与银行、财信担保、资管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相关机构进行对接,筛选放款快、利率低的相关信贷产品,随后组织企业与相关机构召开座谈会进行深入对接,并邀请相关机构深入企业进行实地调研,最终为企业提供了合适的金融服务,下一步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将继续提供金融支持服务。我市医药园区坚持入企服务日制度,深入企业22次,帮助广盛原中医药公司办理相关移树手续,并协调联系绿化公司移除部分绿化带以满足企业设计厂区大门的需要;针对园区各企业反映职工上下班途经高速公路桥洞路面坑洼不平存在交通隐患问题,积极联系相关部门对路面进行修缮平整。

  项目推进,力促医药产业集群发展。我市大力实施中医药强市战略,挖掘并推广大同中医药文化,推进现代中药技术改进,延展完善道地药材恒山黄芪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今年全市规模以上中药生产企业2家,拥有中药生产文号 130 个,产值2.2亿元,规模较大的黄芪加工企业5家。上半年技改及续建项目共9个,其中医药园区7个,纺织园区2个,总投资14.75亿元,召开项目调度会6次,督促项目进展,并建立重点项目跟踪服务台账,协调保障项目推进建设,深入重点项目现场调度推进,解决挡手问题,促进集群发展。

  科技创新,驱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市工信局相关部门以重点项目和技术创新为抓手,大力提升中高端产品供给品种和能力,扎实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推动国药集团威奇达药业特色原料药及头孢无菌类产业化项目和同药集团黄芪现代化车间项目;以项目建设为引领,引导低端产品提升功能和质量水平,促进消费品整体向高性价比优势转变,不断适应多元化消费升级需求;申办每年一届的中国医药战略峰会,搭建起我市医药企业与国内外医药行业龙头企业的对接平台,吸引医药产业链上下游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落地。医药园区注重优化企业创新环境,举办“赢在大同”医药产业创新合作高峰论坛,共探医药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融合互通路径,共商医药产业发展大计;同药集团与中科院高福院士团队、大同大学共同创建同药集团生物制药院士工作站,构建政、企、学、研、金体系,助力大同医药产业做大、做好、做强。

 
     标题导航
~~~
~~~张强主持 研究“十四五”专项规划经济运行数字产业对外贸易等工作
~~~本报记者 陈云华
~~~张强主持召开市长办公会
~~~谷明主持并讲话
~~~谷明主持
~~~——论贯彻落实市第十六次党代会精神
~~~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专版
   第05版:综合新闻
   第06版:教育周刊
   第07版:健康周刊
   第08版:广告信息
前三季度我国吸收外资增长19.6%
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
同心聚力助推医药产业健康发展
研究大数据项目土地整治企业技改等工作
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党组(扩大)会议
市人大常委会召开 第八十七次主任会议
践行“两山”理论 厚植绿色底色
“时代楷模”张连印先进事迹在左云县引起强烈反响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