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有这样一个影视制作团队

本报记者 赵永宏

  近日,大同本土影视公众号“民间视听”推送、展示了一组反映大同街巷变迁的微视频作品,吸引不少大同人和外地网友的眼球。从精细的剪辑效果,到画面的巧妙组合;从瞬间的时间飞逝,到场景的有序变化,让人们看到了不一样的大同,感到了浓浓的大同气息。回忆与感动构成这组微视频作品的关键词。“这是一家什么样的影视机构制作的呢?”不少网友发出疑问。

  打开“民间视听”公众号,一行醒目的宣传语映入观众的眼帘:“大同古都,快乐老家,民间视听,故乡味道。看点:土星、土豪、土长城”。原来这是大同市京汣文化创意传播中心向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奉献的一道特别的原创“影视文化大餐”。

  走进京汣文化创意传播中心,几位“90后”工作人员正在电脑前认真地剪辑着片子。为了一部片子能够获得最佳视觉效果,他们也有过争吵,但最终不同的意见会碰撞出鲜活的创意火花。经理张艳楠、摄像师刘树新、邓阳等毕业于传媒学院,曾做过电视媒体的编辑工作,多次参与京汣文化创意传播中心百部微电影、专题片的拍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本地一位特邀编导、知名作家的指导下,他们的技术日益成熟。为了拍摄好这组大同街巷微视频,他们几乎走遍了市内的每一处地方,翻阅了无数次“京汣影视库”。后期编辑、剪辑是一项很累、很辛苦的工作,但他们总是从早上8时一直忙到20时。抖音制作师赵丽芳和新入职的刘娇扬利用手机软件制作着一件件抖音作品,加特效、配音乐,发布成功后,一份职业荣誉感让她们感到欣慰。特邀编导也总是在他们下班以后,又一个人把剪辑过的片子再重新梳理一遍,凌晨1时回家是常有的事。记者在京汣文化创意传播中心看到,泡过的方便面在桌子的一角放着,特邀编导一边吃着方便面、火腿肠,一边在电脑前思考着片子。

  这是一个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团队。在新荣区堡子湾饮马河文旅基地,他们放下摄像机,拿起锄头,种菜养花,喂养牛羊,硬是把一个具有田园气息的大院打造成一个集影视拍摄、写生创作、研学培训于一体的文化旅游驿站。山西省电影家协会主席杨志刚、山西省广播电视局原总工程师张十洲、著名作家马烽的女儿段惠芳曾携省内知名电影团队实地探访,对京汣团队的奉献情怀感动不已。正是由于他们的付出和努力,才有了几十部微电影、专题片的问世,才有了连续多年所获的省内和国内大奖。他们无愧于“大同微电影获奖专业户”这一美誉。

  这是一个特别能培养人、特别能塑造魂的团队。今年,京汣文化创意传播中心特邀编导原创编剧了系列抗日题材微电影和党史教育专题片,大同市作家协会的几位作家和本地影视爱好者参演其中的角色。几天的拍摄让作家和业余演员感到了拍摄的诸多不易,感到了京汣团队的凝聚力。特邀编导熬了几个晚上写就的剧本,让他们感到了这个团队非同寻常,一种拼搏精神时时激励着这些作家和演员。作家李文媛虽是第一次出演,但自然、鲜活、本真已成为她的“演员”身份的“标签”,正如她的文笔一样,在温情中充满感动。赵丽芳的爱人韩志强说:“和京汣团队接触,我感到了一种品质、品德、品位,我喜欢这样的氛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京汣”就如一股清泉,时时为大同影视文化带来甘甜,沁人心脾,芳香永驻。

 
     标题导航
~~~
~~~本报记者 赵永宏
~~~
~~~
~~~——记第七届“青春文学奖”诗歌奖获得者白海飞
文艺创作表演 文艺交流策划 舞台造型策划 舞台设备租赁~~~
~~~大同市博物馆 骆东峰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综合新闻
   第05版:综合新闻
   第06版:要闻
   第07版:新闻特稿
   第08版:文旅周刊
张惠尧琵琶硕士毕业音乐会成功举办
有这样一个影视制作团队
让文明交通点亮“城市文明”
平城区迎宾街道举办党史学习教育宣讲比赛
捕捉“诗意” 用心灵加工
大同市歌舞剧院
大同北魏墓葬中的乐舞形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