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着力提高全省文物保护利用水平

——石窟寺保护与传承山西省重点实验室落户云冈走笔(四)

  本报记者  梁有福  赵小霞

  基础扎实 专家领军

  云冈石窟研究院自1952年建所至今已有近70年的科研历史,2021年正式更名为云冈研究院。作为省政府直属事业单位,云冈研究院承担着云冈石窟保护、监测、研究、展示,统筹云冈学建设发展和区域性保护的职责。经过多年研究和工程实践锻炼,使得这支队伍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是建立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的坚实基础。近些年来,为提升保护、研究水平,研究院加大了人才引进和科研投入力度,石窟寺保护、数字化和考古研究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国家大力推动遗产地保护的历史大背景下,云冈研究院石窟寺保护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一是保护机构功能细化,在原有保护中心基础上,新设立了数字中心、壁画中心、可移动修复室和监测中心等4个职能部门,大大提高了在文物保护方面的科研能力。二是加大资金投入,通过自筹和申请上级经费支持,共投资1亿元用于科研研究设施建设。三是加大对研究工作的支持力度,制定了科研工作奖励办法,鼓励员工在科研方面的积极性。四是加大保护工作管理和实施力度,不断完善保护工作管理办法,加大保护工作项目申报和推动力度,保护工程项目申报、方案编制、工程实施等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十年内保护项目投资近亿元。

  石窟寺保护一直是困扰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难题,我国诸多石窟寺类文物长期面临着水患、岩体稳定性、石雕表面劣化等问题。近年来,云冈研究院承担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研课题,各类专业人员参与了多项技术研究和技术攻关,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从1978年至今,云冈研究院承担科研课题及项目82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石质文物保护关键技术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石窟文物风化评估研究及保护技术应用示范”;获得发明专利1项,系山西文物系统首个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9个,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贡献奖、测绘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创新奖十余项,出版以《云冈石窟全集》为代表著作20多部,发表论文百余篇。

  云冈研究院与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建筑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建立了“联合实验室”,形成了产学研一体的发展模式,先后完成了“云冈石窟18窟洞窟原比例复制预研究”、“高浮雕石窟复杂纹理自动匀色研究”、“云冈石窟海量三维数据网络展示系统”三个课题,同时完成的《石窟寺文物三维激光扫描数字化采集规程》、《石窟寺文物近景摄影测量数字化采集规程》两项标准于2019年11月作为山西省地方行业标准正式发布,实现了山西省文博系统地方性行业标准“零”的突破。目前,联合实验室正在开展以云冈石窟为代表的超大型复杂石窟多维遥感信息获取与加工难点技术攻关,同时开展基于数字化技术在文物保护、研究、展示等领域相应的技术研发与攻关。石窟寺保护与传承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建成后将以“石窟寺保护与传承联合实验室”为基础拓展交流合作,继续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将研究得到的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到实际的文物保护工作中。结合重点实验室自身特色和优势,进一步加大与国内外一流的同类型研究机构或相关学术组织的合作和交流力度,通过建立实质性的合作关系以及学术对话、共同承担课题或举办学术会议、共同培养人才等形式进行深度学术交流,以学术合作和交流带动科学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

  实验室人员队伍结构合理,老中青三代科研人员中,高级职称人员占比超过50%,研究人员专业涉及范围广泛,专业水平较高,在石窟寺文物数字化采集,文物复制,文物虚拟展示、保护与修复等专业研究方向上具备雄厚的科研实力。

  实验室主任张焯,现任云冈研究院党委书记,研究馆员,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获得中国古代史硕士学位,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高端领军人才、山西省委联系服务的高级专家、“2016-2017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先后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研究专著3部,主编图书5部,完成重大申报项目4项。荣获山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特别是《云冈石窟编年史》的出版,弥补了云冈学术研究的大量空白,成为第一部云冈通史;云冈石窟窟顶北魏辽金佛教寺院遗址考古发掘,荣获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主编的20卷本《云冈石窟全集》是迄今最为完整和权威的云冈石窟影像谱系资料。

  张焯重视云冈石窟文物保护工作,“云冈石窟洞窟调查”已进行多年,其中三维激光测绘技术应用走在全国同行业前列;“西部洞窟防渗工程”成功实施,效果良好;云冈数字中心、彩塑壁画修复中心、石质文物保护中心相继建立,为科学保护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开辟了一条新路。

  学术带头人黄继忠,工学博士,研究员,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科学研究院院长,云冈石窟研究保护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曾任云冈石窟研究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国家文物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方案审核专家,国家文物局砖石质文物保护重点科研基地学术委员,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理事。

  多年来,黄继忠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5项,主持完成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山西省文物科研项目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发表各种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1本;主持完成云冈石窟文物保护工程设计和施工项目10余项。

  在高水平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实验室努力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和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设立并不断完善“实验室招标课题”和“带课题、经费进入实验室”制度。建立建全实验室课题制度,完善规范学术委员会的课题评议制度,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制度和机制,继续吸引外界研究力量加入实验室学术队伍。

  同时,与国内高校建立高水平人才培养机制,定期派业务能力强的科研人员到高校进行培训,培养自身高水平技术人才,进一步促进实验室自身人才队伍建设,夯实人才基础。尊重科学,发扬民主,提倡竞争,促进合作,激励创新,引领未来,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倡导科研人员树立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积极促进学科交叉,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和文化氛围,促进实验室科研事业健康发展。

 
     标题导航
~~~——石窟寺保护与传承山西省重点实验室落户云冈走笔(四)
~~~——云冈石窟第1至第4窟概述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新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走近平城
   第06版:理论之窗
   第07版:新闻特稿
   第08版:走进云冈
着力提高全省文物保护利用水平
石鼓寒泉云深处 灵岩塔柱绕飞天
院士专家纵论 文物保护与科技创新(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