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郝雨)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残联不断拓宽残疾人康复工作领域,努力增强残疾人康复工作效果,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动残疾人工作往实里做、往群众心坎上做。
据了解,市残联以精准康复服务行动为载体,组织实施助听、助行、启智等系列康复服务,探索实施了社区康复试点等康复新举措,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各类残疾人精准康复机构不断增加,康复服务的便捷性和专业化程度显著增强。截至11月15日,我市有基本康复服务需求的残疾人9057人,得到基本康复服务的达8422人,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率为92.99%;有基本辅具适配需求的残疾人5077人,得到基本辅具适配服务的残疾人有4975人,残疾人基本辅具适配率为97.99%。
我市政府民生实事残疾预防重点干预和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目前已完成4829人,其中0-6岁残疾儿童筛查诊断完成207名,疑似残疾人评定完成3980名,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完成642名。残疾儿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同时,市残联还利用助残日、爱耳日、爱眼日、残疾预防日等,组织举办各种系列宣传活动,并在《大同日报》开辟专栏进行宣传报道。各县区残联、各定点机构还利用广播、电视、展板、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宣传。部分县区残联和定点康复机构深入乡村发放宣传材料,进一步扩大了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的影响力和知晓度。
一项项便民工作扎实推进,一项项利民举措落地生根,市残联用心用情解决残疾人最急最难最愁问题,真正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为民服务成果,努力在为残疾人服务中传递残联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