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着力提高全省文物保护利用水平

——石窟寺保护与传承山西省重点实验室落户云冈走笔(五)

  本报记者  梁有福  赵小霞

  合理规划 全力支持

  重点实验室遵循“领域需求导向、学科交叉创新”的发展理念,融合多学科先进技术为文物领域重大需要提供针对性数字化技术支撑服务。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将定位于体现基础支撑和引领作用,通过学科交叉、先进创新技术转化、标准化建设来引领石窟寺保护与传承领域的战略发展;通过大学人才培养的优势,培育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梯队;通过开放共享的国际合作交流逐步实现我国石窟寺保护与传承领域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未来三年,将实验室建设成为我省石窟寺保护领域开放共享的基础平台,为省内以及全国石窟寺保护工作提供理论、标准和技术支撑,努力为我国在该领域走到世界前列做出贡献。同时充分发挥实验室科研人员在石窟寺保护领域的经验,做好科研成果转化,并积极面向全国、全世界拓展服务,为我国文物领域规划的重大工程提供关键技术和装备系统支撑,并为该领域培养一批具备优秀实际工作能力的人才。

  计划开展的研究课题

  (1)古代石窟、壁画数字化采集技术研究。面向古代石窟数字化采集需求,开展海量数据单体模型的数字化采集与处理、复杂三维模型自动纹理映射及颜色校正、大型三维信息管理平台等方面的研究;面向古代壁画数字化采集需求,开展自动化壁画数字化采集设备升级、壁画图像颜色高保真采集校正、图像大数据资源库建设等方面的研究。

  (2)面向重点文物本体、环境、地质关联监测。针对古建筑、壁画、石窟寺等文化遗址的本体变化,如形变位移等文物本体与载体的结构几何特征变化、壁画图像微小变化、文物内部化学成分变化等,研究周围环境包括水、温度、湿度的同步监测;以及文物周围地质环境的关联监测,解决重要文物变化的长期持续感知的技术难题。在此基础上,形成文物本体、环境、地质关联一体的综合监测体系和描述体系。

  (3)云冈石窟色彩与颜料关联研究。结合物理化学方法与历史资料,开展云冈石窟颜料成分的分析研究;研究洞窟在不同历史年代中的颜料成分差异与变化,以及针对周边文物遗产的颜料进行分析和交叉验证;针对洞窟颜料的退化过程开展研究,研究化学成分和物理颗粒间的颜色与光谱对应关系和变化机理,以及自然环境条件下物质颜色变化的化学动力学规律,建立颜料反演模型,揭示变化机理,保证颜色获取、反演与再现的正确性、真实性、可靠性以及数字保存的科学性;建立云冈石窟洞窟的颜色图谱。

  (4)文物虚拟复原。针对古建筑、石窟寺、壁画等不可移动文物形成三维数字模型进行虚拟修复,依托考古学、古建筑学等,通过人工智能计算的方法,将缺失的石窟部分补全并推测石窟在辽金和北魏不同时期的风貌。确保文物的真实性和坚持“不改变原状”的保护修复原则。

  (5)海外流失文物研究。获取流失海外文物的三维数据,利用虚拟复原和3D打印技术等实现“文物”的回家,便于学者研究和游客参观。

  (6)数字云冈场馆升级改造。升级现有的云冈展示场馆设施,包括云冈博物馆展陈升级改造、云冈石窟丝路乐器博物馆改造、云冈石窟古墓葬博物馆建设,提升游客体验效果,更好地通过数字化展示云冈,实现文物“活起来”。

  开放合作与人才队伍建设机制

  (1)石窟寺保护人才培养。通过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丰富的学科资源,以及已经具备的良好的文理交叉、多学科融合开展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利用的工作基础,融合历史、考古、文博等文科专业,与计算机、通信、电子、仪器、材料等理工科专业,探索开展石窟寺保护与传承交叉学科的学科体系规划与建设工作,培养复合人才,克服目前文物行业面临的专业技术人员严重匮乏的问题,并争取尽快建立联合学位教育、专业技能培训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同时,实验室将致力于培育石窟寺保护与传承行业领军人才,通过优秀科研环境平台培育及吸引国际一流的研究、实践团队。在标准体系建设基本完备后,实验室还可在省文物局领导下开展石窟寺保护、文物数字化等专业能力考核工作,保障我省的石窟寺保护工作水平。

  (2)国内外合作交流。实验室将与国内其他文博单位、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石窟寺保护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工作,建成一个合作开放的平台。并努力建设成为国家石窟寺保护与传承技术对外交流合作的主要窗口,构建国际合作研究平台,吸引国际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成立石窟寺保护方向的国际联合实验室,并逐步形成石窟寺保护方向的专门国际会议制度。同时,实验室将努力拓展中国石窟寺保护先进技术的对外服务支持,努力开展对外援助项目和争取国际联合项目。

  云冈研究院作为依托单位,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石窟寺保护科研与应用工作,在实验室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依托单位在管理部门、组织单位与科研人员之间起到桥梁作用,能够促进多方的信息交流,帮助项目申请人申请资助,对获得报批的项目提供研究条件。另一方面,依托单位可以协助管理部门、组织单位对报批的研究项目进行管理和监督,确保资助经费发挥最大的效益。实践证明,没有依托单位的协助,科研实验室很多工作将难以顺利开展;依靠依托单位,发挥依托单位的作用,是国内外科研实验室工作取得成效的主要经验。未来拟从资金投入、基础设施等方面提供强力支持,将科研实验室管理列为依托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统筹协调依托单位的相关部门,整合遥感、测绘、考古、文物保护、数字化等诸多方面,在人才、设备、学科上的优势资源,从行政组织、后勤保障和条件支撑等方面营造良好环境,确保科研实验室项目顺利实施。

  山西省文物局作为实验室组织单位,高度重视实验室的筹建工作,也将给予各种政策支持,统筹协调从行政组织、后勤保障和条件支撑等方面营造良好环境,确保重点实验室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

  (全文完)

 
     标题导航
~~~——石窟寺保护与传承山西省重点实验室落户云冈走笔(五)
~~~
马立治: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新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走近平城
   第06版:走进云冈
   第07版:新闻特稿
   第08版:公益广告
着力提高全省文物保护利用水平
大美云冈—石佛古寺
院士专家纵论文物保护与科技创新(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