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耍孩儿走进大同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

  本报讯 (记者 曹珂) 前不久,大同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特邀我市北路梆子和耍孩儿剧种保护传习中心的赵卫东书记、孙大军、韩安宝、市级传承人薛志花、连洋走进校园,展示戏曲文化,进行非遗系列综合实践课程耍孩儿表演。

  是日,老师们现场表演了耍孩儿传统剧目《猪八戒背媳妇》。此剧又名《扇坟》,是耍孩儿优秀剧目《狮子洞》中的一折,曾在2007年参加“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稀有剧种晋京展演”。精彩的表演使现场的全体师生感受到耍孩儿的独特魅力,赢得了阵阵掌声。该校学生通过近距离观看画脸谱,了解了戏曲表演中人物的妆容特点。表演老师还在现场手把手辅导学生学习甩袖动作,丰富了学生对耍孩儿戏曲艺术的认识。

  “耍孩儿”也叫“咳咳腔”,流行于山西北部,耍孩儿属元曲般涉调,曾经在关汉卿的剧作中充当着主要曲调,其用前后嗓发音,悲声凄凉切切、喜声活泼抒情,在戏剧表演系统中独树一帜,被称为研究元曲的“活化石”。现场负责人介绍,年轻一代作为传承非遗的重要力量,要了解、喜爱并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负责人表示,学校是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重要场所。非遗课程进校园是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责任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

  据悉,大同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充分结合本土非遗资源,努力探索我市非遗传承教育新途径,全面将非遗传承教育融入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中,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习体验非遗项目,积极推动“非遗进校园”常态化、规范化。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专版
   第05版:走近平城
   第06版:理论之窗
   第07版:教育周刊
   第08版:走进云冈
大同二职中开展“反诈进校园”专题宣讲活动
大同一职中参加省技能大赛载誉而归
大同幼师 精心打造班级特色文化
市职业教育中心多措并举创建平安校园
耍孩儿走进大同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