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省校合作,为我们提供了科研平台和创新环境,希望能够在农业技术研发、推广等方面开展更深入的合作,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陈向阳博士说。
10月以来,位于云州区的中国农业大学有机旱作杂粮科研示范基地进入到繁忙充实的收获季,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陈向阳、卢华雨、史明睿等13名博士、硕士研究生进驻有机旱作试验站,投身到采集实验植株样品和土壤样本等实验工作中。
“在广阔的天地进行实验,能够开阔视野,学到更多东西,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全程参与实验工作的史明睿深有感触地说。今年以来,该有机旱作实验站开展了作物营养强化与品质提升、地力培育与保护性耕作、旱作节水与高产栽培等一批实验,旨在增加农作物中能够为人体吸收的微量营养元素或生物可利用微量元素的含量,探索农田地力定向培育的技术策略,构建适宜本地区的保护性耕作模式,打造旱作节水高效农业综合配套技术体系,在确保农作物增产、稳产的前提下,实现大幅度节省灌溉用水的现代农业节水技术。
在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我市围绕运用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技术为农业与农村发展提供新动能,加速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等方面展开了积极探索。
云冈区永成畜牧集团与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签订合作协议,以提升奶牛核心种源自给率、培育自主品牌为目标,在省内首家应用“OPU+”技术,致力于用科技智慧为畜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建立奶牛优秀种质自主培育与高效扩繁示范基地,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种质推广体系,并建立OPU+IVP奶牛体外移植胚胎实验室,开启我国奶牛繁育“5G”时代。
云州区与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园艺植物研究所所长许雪峰取得联系,引进“5G+数联网智慧城乡”项目,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为基础支撑,利用遥感、视频、气象等融合技术,搭建城乡综合治理监测平台,构建智慧林业、智慧人居、智慧农业、智慧水利四大模块,提供综合管理依据和可视化管理,实现全区试点范围美丽城乡环境标准的智能化评定,同时利用卫星遥感+智能监测站+人工智能实现了对垃圾、违建和破旧建筑、黑臭水体、秸秆禁烧等情况的智能识别和管理。省校共建为我市发展智慧农业、建设美丽乡村插上“数字翅膀”,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