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一户一个棚 致富有信心

本报记者 苑捷 通讯员 雷丹丹

  “自从种了移动蔬菜大棚,村里人的腰包鼓起来了,脸上都挂满了幸福的笑容。”阳高县罗文皂镇杨家堡村党支部书记孙有德乐呵呵地说。2018年,该村为贫困户建了39栋移动大棚,并分棚到户,一户一棚。从此,贫困户的生活开始发生变化,逐渐脱了贫致了富。

  “刚开始村民们都种青椒、尖椒、莴笋,一亩地收入1万元左右。2019年,县里引进了‘阳高红’圣女果种植项目,我们与山东寿光签订了合同,改种小番茄,每斤小番茄按照不低于2元钱的价格收购。刚开始大家接受不了新鲜事物,没有种植技术,都没有信心。”孙有德说,“大家都不敢种,那我就带头种。寿光的技术员给我们这里的土地做了检测,说我们这里的地是盐碱地,适合种圣女果。那一年行情挺好,种出来的圣女果品相好,口感又好,一个棚净收入就达3万元,村民们看了都心动了,纷纷行动起来。之后每年行情不同,在一块两毛钱到三块五毛钱之间波动,一个棚一亩地,收入少说也有15000元左右。”

  62岁的脱贫户席明在一旁说:“2019年,我和妻子两个人种了两个大棚,一年过后,攒下了一些积蓄,又开始养猪、牛、羊,这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了。”今年63岁的脱贫户林宝田,老两口种了一个蔬菜大棚,今年纯收入16000多元。说起村里的能人,大家都对年轻人邢志远竖起大拇指,他种了两个蔬菜大棚,凭借大棚的收入,买了大型收割机、播种机、四轮车、打药机等自动化机械,又租了100亩地,实现了高收入。

  村民孙传自从种了蔬菜大棚后,不仅供孩子上学,还买了三轮车、四轮车,转型养殖山羊,收入逐年提高。他感激地说:“多亏了党的好政策,为我们建了移动蔬菜大棚,让我们村贫困户都脱了贫,现在村民们已经从心底里认可了种大棚能赚钱,手脚勤快些就能多赚些。山东寿光来的技术员给我们到地里讲解种植技术,还有全国劳模闫振国老师来给我们解决种植难题,现在我们种蔬菜大棚可有信心啦。”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综合新闻
   第06版:教育周刊
   第07版:健康周刊
   第08版:新闻特稿
习近平会见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十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暨中国新闻奖颁奖会代表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视频会晤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将全会精神转化为安全生产的生动实践
我市3岁以上人群 232.4万人完成全程接种
图片新闻
省校共建为乡村振兴插上“数字翅膀”
大同海关强化商品检验做好疫情防控
一户一个棚 致富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