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用火山石做雕刻,探寻古代文明的开场

——访非遗火山石雕刻传承人刘坚

  本报记者 赵小霞

  有些人在沉睡的火山群间寻日落,有些人在寂静的火山脚下等流星,有些人却在触摸火山石的瞬间看到了千百年前的北魏文明。即使在这个时代,也总会有人用新的技艺传承古老文化,用古老的技艺创造新的文明,原来的传承还在,但具有了新的基因。非遗传承人刘坚用火山石做雕刻,探寻古代文明的开场。

  刘坚,一位土生土长的大同人,1992年毕业于云中大学美术系,绘画是从小根植于心的热爱,大同深厚的文化资源是他培育梦想的“营养液”。问题、思考、探索、深挖、试错、创新,这都是他走过的路,手里捧着这有温度的火山石,心里住着这有情怀的思想地,这项失传已久的技艺正慢慢追寻着先人的足迹恢复,重现盛世。

  大同市博物馆陈列着1987年原大同县北魏墓群中出土的用火山浮石制作的生活用品以及古代工匠们用火山石雕造的精美佛像,风格拙朴典雅,意境清奇独特,彰显了别具一格的大同地域文化,拥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刘坚是记者见过最喜欢泡博物馆的艺术家,这里是他创作灵感的主要来源地之一。“希望汲取博物馆展品的艺术灵感,创新文化的表现形式做成艺术品,让世界各地的朋友来大同旅游时,都能带点具有大同特色的纪念品。”刘坚对记者说。

  大同火山群被誉为东亚大陆稀有自然遗产,是难得的重要地质历史遗迹,我们不仅需要珍惜和保护它,更需要去认识它,了解它,逐渐使它成为科普教育基地和游览观光胜地。大同火山石雕刻一方面传承和保护了先辈们遗留的技艺,同时宣传了这一珍贵的自然资源。

  因为稀缺所以倍感珍贵,就像火山群一样,火山石雕刻作品也是非常珍贵的,大同的火山喷发后形成了内外布满孔洞的玄武岩,相比于其他石材雕刻难度较高,成品率很低,因而作品存世量极少。刘坚说:“火山石的雕刻是一个不断破解难题的过程,因为有好多未知数被埋在石头里,你剥一层皮不知道会出现什么问题,孔洞的密度和颜色深浅不可预知,你的思路、你的雕刻手法都要跟着变化,因而中途被迫改变布局构图使作品半途而废的情况屡见不鲜。”

  当记者走进火山石文创工作室时,看到展架上不同系列的雕刻作品琳琅满目,不禁感慨造物者的神奇。火山原石雕刻作品粗砺的外观传递出远古的气息,北魏陶俑的造型憨态可掬,在博物馆里无法亲近的展品,在这里却可以拿到手里仔细把玩;背靠山的农家小院安逸唯美,点一炷香,随着飘来的烟雾,让人感觉如入幻境;带有云冈纹饰如菩提树、忍冬纹等的文房四宝,让人写书法时更身临其境;还有各种精美的花瓶摆件,每一个都是孤品,根据火山原石的形状来打磨,有的是单口瓶,有的是双口瓶,有的是子母瓶,尽展艺术的匠心与巧思,把艺术性和实用性集于一体,让人爱不释手。

  为了充分利用火山石,刘坚将雕刻过程产生的火山石粉末研制出火山石陶瓷,为了让火山石艺术品更具表现力,又研发出火山石和火山石陶瓷相结合的特殊工艺,创造出很多新鲜作品,有象征吉祥幸福的百福杯,有雕刻拓跋双面杯,有象征虎虎生威的吉祥虎,有象征春节的旺火花灯,有代表云冈文化的飞天杯、石窟香炉等。

  刘坚在火山石雕刻中,把大同本土的文化发挥得淋漓尽致。创作这些物件的匠人啊,正用自己的一生去和岁月做较量,致敬他们用心守护着的古老文化。

 
     标题导航
~~~
~~~本报记者 赵永宏
~~~本报记者 赵永宏 樊善云
~~~——访非遗火山石雕刻传承人刘坚
~~~大同市博物馆 宋志辉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专版
   第05版:综合新闻
   第06版:要闻
   第07版:新闻特稿
   第08版:文旅周刊
虎年新春有奖征联作品选登
以优秀文艺成果回馈人民
金牌导游直播大同
用火山石做雕刻,探寻古代文明的开场
浅谈北魏“毛德祖妻张智朗”彩绘石椁保护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