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民间视听”传递微视频正能量

本报记者 赵永宏
《大同今昔对比》视频截图

  20年前的“红旗广场”是怎样的情形?南城墙恢复修建前后各长什么样儿?虽然近年来古城居民的居住条件、休闲环境和生活品位大为改善,但谈论起古城今昔变化,依然是市民颇感兴趣的话题。

  大同古城,是大同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乡愁”情结与生活记忆,扎根于每个大同人的心灵深处。近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我市一家文化传媒开设的“民间视听”抖音号,发送了两条相关视频,点赞量均逾万,其中“2002年前后的红旗广场”视频播放量达到30多万。不少网友纷纷留言,满满的回忆,满满的感动,仿佛时光倒流,看到了那时的自己,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珍惜今天的每一天。

  记者了解到,该抖音号从去年8月底9月初面世,以《大同今昔对比》专栏形式,先后推送了一些关于街巷、学校往昔面貌的视频。4个半月的时间,该专栏总播放量达到350多万。

  缘何一条视频吸引百万关注?记者为此采访了相关人士。

  “北漂”多年的崔莉借用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一句诗“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来表达她对这段视频的感受。她说:“大同,就好像是一枚邮票,牵动着无数游子的心。每次回到家乡,总想去尝尝那碗刀削面,那是真正的大同味道,这是任何地方的美食都无法比拟的。”

  《中国国家旅游》杂志总监智毅看了这些视频让她产生了对大同的无限向往。她说:“我多次去大同采访,每次到大同,总有一种留恋之感,总想多看一看这里的每一处景点。云冈石窟的神奇与伟大,合掌露齿菩萨的安详与静谧,让我感到了一种独特的旅游生活之美。”

  “让古城成为传承历史文脉、留住市井气息、丰富多元业态的文化古都展示区,努力把古城建设成为体现民族融合、彰显名城特色的‘博物馆之城’和高品质文化旅游目的地。”“完善古城功能轴线和历史轴线,延续历史文脉,再现古风古韵……” 市委十六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全市引发广泛共鸣,也让“民间视听”小编们深受鼓舞,信心倍增。主创人员表示,除了继续编辑推送记录大同今昔对比与变化的视频外,他们又尝试性推出情景再现式抖音短剧,分集展示大同民俗风情。“试水”的12集《戏里戏外说腊八》抖音短剧已经上线,虽然总播放量只有3.5万,但小编们并不气馁,他们认真分析自身作品质量、推送时段、每日集数、受众群体等各种因素,拟在即将推送的《和阳街寻母记》《族谱》等系列抖音短剧拍摄剪辑中,坚持正能量的主基调不变,增设包袱和“梗”;推送时,扬长避短,强化包装,尽量适应观众观看心理习惯和抖音规律要求。

  如果把大同今昔对比、情景再现大同民俗风情,比作是在“触摸古城的肌肤”,那么,“民间视听”正在策划拍摄的《从嘎仙洞到大同》系列微纪录片,则是寻找“大同DNA”的探索与实践。尽管预计的困难会不少,但小编们决心也挺大。该纪录片特邀编导、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段增发介绍,运作“民间视听”抖音号的是大同市京汣文化创意传播中心几个年轻人及一批热爱大同的民间人士。他们坚持不懈、迎难而上的动力,源于三点意义:一是让我们知道自己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要到哪里去;二是力求凸显大同精神和城市个性、铆定大同人在华夏大地上的生命坐标;三是助力古城内历史街区和传统民居保护性修复,为古都文化气质重现昔日独特魅力、大同文旅产业振兴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长期关注山西影视文化的大同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蕴鸿表示,过去的一年里,感动于几个年轻人和一批民间人士的努力,大同市京汣文化创意传播中心主要在大同红色文化领域埋头耕耘,先后参与摄制小专题、微电影21部(集)。新的一年,他们将在历史传统文化领域虎虎生风,攀上新的台阶。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综合
   第06版:文旅
   第07版:特稿
   第08版:专版
“民间视听”传递微视频正能量
金牌导游周智海“连线”四川广播
图片新闻
虎年新春有奖征联作品选登
“画中虎”的豪情与柔情
保护与修复大同金代阎德源墓罗地丝绣云鹤纹氅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