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天下大同 世界云冈

—纪念云冈石窟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20周年专题报道(六)

  本报记者 冯 桢 梁有福

  艺术宝藏更璀璨

  云冈石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申遗成功20年、特别是近年来,云冈研究院主办、承办、协办了多场高等级、高规格的研讨、论坛、讲座、培训,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从历史、民族、宗教、艺术等不同角度聚焦云冈石窟,让武州山下的艺术宝藏放射出璀璨夺目的光芒。

  2017年9月15日至9月18日,由云冈石窟研究院和忻州师范学院主办的首届“一带一路”图像乐舞重建复现研讨会在大同举行,来自全国22所院校的100多名师生代表出席本次研讨会。研讨会集实验汇演、学术研讨与实地考察于一体,在复建古代乐舞图像,探讨“一带一路”乐舞文化演变脉络,推动古代乐舞在地方院校重建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带一路”图像乐舞重建复现是一项涉及国家层面的系统工程,对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研讨会期间,主办方特意安排了一场“一带一路”图像乐舞重建复现实验汇演。汇演推动了古代乐舞在地方院校的复现,达到了将断代、断面、断点的空间点图像,通过舞蹈语汇将其联接复原的效果,开拓了中国舞蹈新的表现空间和语汇形式。

  除了精彩的演出,这次研讨会还收获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主办方共收到论文57篇,内容包括汉画乐舞图重建复现、石窟、石雕、壁画乐舞重建复现、图像乐舞文化研究、图像中的乐器与声音等。其中,台湾屏东大学教授李美燕从《法华经》入手,参照云冈石窟的伎乐雕塑,以及图像与文献之间异质同构的差异,对“音乐神话”、“佛国音乐”、“音声供养”进行了阐释。河南大学艺术学院的陈文革教授,对云冈第8窟的胡笳、筚篥等管乐雕塑名实关系和多源性进行了论述。忻州师范学院的张志海教授以《云冈:在历史的维度想像北魏平城的声音》为题,对昙曜五窟的伎乐形态和“华戎杂糅”的演进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

  2019年6月,云冈石窟研究院佛教艺术建筑考古工作坊迎来首个高端研讨会。牛津大学古典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Peter Stewart,佛罗里达国际大学教授衣丽都,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李崇峰等先后发表精彩演讲。

  Dr Peter Stewart是牛津大学古典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古典艺术与考古学副教授,曾任伦敦Courtauld艺术学院副教授和代理院长。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希腊罗马雕塑、罗马艺术、古代艺术中的跨文化联系。主要著作有《罗马社会的雕像:表现与回应》《罗马艺术》《罗马艺术社会史》等。他在《希腊、罗马和犍陀罗:艺术传播问题》专题讲座中说,在罗马帝国、贵霜帝国和汉王朝时期,古代世界在特定方面是密切相关的。犍陀罗雕塑反映了西方古典传统的肖像、构图、造型、衣饰类型和自然主义风格,云冈早期的佛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犍陀罗艺术影响,云冈是宗教和艺术思想从中亚向中国传播的一个典型的例子。李崇峰作了题为《天竺僧伽蓝的初步考察》的专题讲座。他结合北天竺和中天竺佛寺的时空分布及五种类型的划分,为学人研究中国古代佛寺的布局提供了重要参考。

  2021年5月11日,云冈研究院主办的“云冈纹饰学术研讨会”在大同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山东大学、山西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云冈研究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青岛出版集团等院校、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云冈纹饰全集》编绘工作,对云冈纹饰蕴含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基因、云冈纹饰形制与色彩、云冈纹饰与石窟寺建筑、云冈纹饰与佛教文化传播、云冈纹饰审美与世界其他文明纹饰的比较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云冈研究院党委书记张焯在研讨会上表示,这次编辑的《云冈纹饰全集》,是一个全新的面貌,完整的体系,内容很复杂,既有各种各样图形的样式,也有这些图案分布、布局、组合规律,还有这些纹饰的历史渊源、来自何方的问题,更有这些纹饰上的原始复彩问题。云冈石窟里雕刻了大量的异域风情的形象,来自希腊、罗马、印度的建筑纹样。云冈研究院要深入挖掘东西文化交流交往过程所体现的深刻内涵,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在研讨会上强调,云冈的纹样在中国纹样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从两汉的云气纹,到南北朝的忍冬纹,纹饰在南北朝时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可以说在纹饰上也清晰地体现出中外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的丰富内容。纹样有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地方,就是它和当今社会的联系。许多设计师在做设计的时候,都会找古代纹样做参考。因此,《云冈纹饰全集》的出版也有古为今用的价值。

  山西是文物大省,“地上文物看山西”的说法在文旅行业广为人知。同时,山西文物保护利用面临的任务也十分繁重,加强文物保护人才队伍建设,加速现代科技在文物保护、修复、考古、利用等领域中的应用,是十分紧迫的现实需求。

  2021年7月12日至16日,由山西省文物局主办,大同市文物局、云冈研究院承办的山西省文物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培训班在大同开班,来自各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和文博单位的科研领域负责同志及业务骨干近60人参加培训。依托驰名中外的云冈石窟,邀集山西省科技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建筑大学等国内知名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讲座、现场教学。内容涉及“十四五”期间山西科技创新政策及实施重点、文物预防性保护、数字化保护利用等方方面面,授课专家均为各自领域的权威人士,授课内容涵盖了他们多年的学术积累和最新研究成果。省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程书林表示,此次培训班的举办,将进一步增强全省各级文物部门对文物科技创新工作的认识,提升文博单位的文物科技创新能力,搭建全省文物科技创新交流平台,推动我省文物科技创新工作迈上新台阶。

  大同位于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界地带,内障中原,外接朔漠,是一座民族融合的历史文化名城。置身大同,随处能感受到“汉化了的胡文化”、“胡化了的汉文化”,特别是在名胜古迹和出土文物中,更有深刻的反映。为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深入挖掘云冈石窟的文化内涵,2020年秋,云冈石窟研究院与“晋行记”联合推出“全方位阐释大同、见证雄浑壮美的北魏、遇见民族融合的辽金、体味九边重镇的明清”的云冈石窟研究院研修班,面向全国招募学员,进行古建筑、佛造像、壁画、文物修复研修学习。

  研修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们除了聆听专家学者的讲座,还沉浸式体验云冈石窟,并在华严寺、大同博物馆、阳高云林寺、应县木塔等处参加实景教学。合掌露齿菩萨、辽代天宫楼阁、壁橱,大量馆藏北魏、辽金时期的出土文物,完整的金刚殿、大雄宝殿、天王殿、壁画,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最高木塔”等珍贵文物,让学员们对大同和周边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有了感性而深刻的认识。

  2021年10月,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123期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战略研究文物保护与科技创新院士论坛大同举行。本次论坛由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科学研究院、云冈研究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科研管理处、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碳中和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学部学术与出版工作委员会承办,来自全国文物、科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领军人才,围绕文物保护科技创新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十多位院士聚首大同,在我市学术交流史上实属罕见。

  一系列高端学术活动的举办,对提高云冈研究水平、丰富“云冈学”内涵、开拓国际视野、扩大云冈知名度,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

 
     标题导航
~~~——记云冈研究院科研办副主任、副研究馆员马丽霞
~~~—纪念云冈石窟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20周年专题报道(六)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画刊
   第05版:走近平城
   第06版:文件
   第07版:广告
   第08版:走进云冈
以艺术之心致敬云冈
天下大同 世界云冈
云冈申遗20周年有奖征集活动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