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子女教育对家长工作及通勤时间的挤压程度越来越大,校外午托机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家长的燃眉之急,但由于缺乏有效管理,不规范、不安全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刘琨委员建议,我市应鼓励更多中小学提供公益性“校内午托”服务,大力支持其利用闲置设施提供“校内午托”服务,并对提供“校内午托”服务的中小学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同时,加大对午托设施和管理人员的经费投入,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对午托服务采取“能办尽量办”的积极态度;对不具备条件但“校内午托”服务需求强烈的中小学,应坚持在公益性的前提下,鼓励积极探索学校组织、社会机构参与、家长分担服务成本的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对大力推行“校内午托”的学校投入更多的改造配套资金,全面提升对学生在校午托服务的供给能力。刘琨委员表示,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希望我市尽快制定出台相关制度,激励中小学打造符合校情的“校内午托”服务,助力国家相关政策更好落地实施。
本报记者 张世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