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冷冰雪”释放“大热量”

本报记者 赵永宏
市民在滑雪场激情滑雪。
北师大大同附中学生扮演奥运历史“讲解员”,成为该校一道独特风景。
云州区上泉村冰雪大世界吸引游客。

  当冬奥遇上虎年春节,新晋顶流冰墩墩“一墩难求”,大众体验冰雪运动热情空前高涨,玩冰娱雪成为时下市民健身的一项主要内容。从冰场到雪场,从孩子到老人,人们走进冰雪场地,感受冰雪运动的魅力。本地旅游业内人士坦言,冰雪运动带动相关产业逐渐升温,会促进大同文化旅游业向好发展,周边近郊游、乡村民宿、赏花采摘、深度体验、研学采风将成为大同旅游新趋势。

  戴上滑雪头盔,穿上滑雪服,踏上滑雪板,拄上雪杖……一项项准备工作做好后,便可以在一片冰天雪地中尽情享受“速度与激情”。春节期间,万龙白登山国际滑雪场的雪道上也热闹了起来,雪道上随处可见俯冲而下的身姿。

  “比起前两年,今年的游客数量明显增多了。”市四季风山水国旅大同分公司大同大学营业部负责人李佳佳表示,冬奥会的开启也让滑雪场的生意好了起来,“当下,一些企业将滑雪项目作为团建活动的内容之一,在产品设计、线路推广、服务品质等方面他们主动联系旅行社,通过导游的讲解增加企业员工对文化项目的认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同万龙白登山国际滑雪场海拔1200多米,不少游客选择从山顶滑下,寻找滑雪运动带来的刺激感。作为2019年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冬季项目赛事的启动地,万龙白登山国际滑雪场打造了集综合服务大厅、索道、雪道为一体的相关配套设施,开放雪道16条,其中初级道4条,中级道6条,雪道总长8600余米,最高接待量约为3000人,是省内规模较大的滑雪场。

  “到了周末,白天场与夜场的总接待量在1800到2000人左右。现在因为疫情和限流,我们不接待省外的游客,大同市内的游客就占到了80%左右。如果放开接待的话,人数上还会有所增加。” 万龙白登山国际滑雪场一名业务经理介绍,这个冬天大同万龙白登山国际滑雪场在去年11月13日就开门营业了,与2020年相比,提前了两周的时间,营业以来接待人次已经超过3万人。“大家滑雪的热情还是比较高涨的,我们白天场的时间是8:30到16:30,夜场的时间是17:30到22:00,两个场次的客流量都不少。”这名工作人员说。

  随着“冰雪热”的来临,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入了滑雪场,而其中大部分都是初学者。面对游客不会滑、体验差的情况,滑雪场也都积极采取了应对办法——无论是聘请教练,还是与培训机构合作,滑雪培训也“热”了起来,由此带动滑雪相关产业兴起。

  从滑雪新手到能够在中级雪道搓雪换刃滑行,市民张女士用了两天时间。“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滑雪,一开始总是摔,但是现在基本都可以独自滑行了,教练说我进步很快。”张女士笑着介绍起了自己学习滑雪的进度,在她看来,滑雪是一项很有意思的运动,既然接触了,就想沉下心来学一学。

  “双减”以来,“中小学生上冰雪”也成了一个新趋势。去年12月4日,“滑向2022冬奥”大同市青少年滑雪推广普及公益培训活动在万龙白登山滑雪场举行,培训青少年滑雪爱好者1000人次。据了解,万龙白登山滑雪场与教育部门达成合作,基本每周都会有幼儿园、小学的学生来到滑雪场接受统一培训,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

  “要想做好冰雪教育,首要的是让学生走进冰雪世界。”北师大大同附中校长刘建国对记者表示。几年前,学校还没有滑冰场地,也没有冰雪装备。为了把冰雪运动搬进校园,学校在校园内奋楫广场北侧建起滑冰场地。冰场长50米,宽18米,可同时容纳150人至200人开滑。该校还专门建设了冰雪文化长廊和展板,并举办以“冰雪进校园,一起向未来”为主题的首届校园冰雪节。学生扮演奥运历史“讲解员”,带领教师、家长参观奥运文化长廊,成为该校一道独特的风景。由于先进的冰雪文化理念,该校获得“全国冰雪运动特色校”称号。

  桑干河冰雪小镇位于云州区吉家庄村桑干河畔,该项目通过打造“冰雪+旅游”“冰雪+扶贫”“冰雪+乡村民俗文化”的发展模式,充分激活吉家庄丰富的文旅资源,促进资源转化,推进乡村旅游、民宿、农家乐等产业发展,为我市文旅业打造了一条完整的“冰雪产业链”。

  云州区上泉村冰雪大世界则走起了“自然天成”的路线,游客们边赏雪景边滑雪。被冰层包裹的植被山石、阳光下的冰挂冰瀑,成了冰雪大世界的新亮点。这里充分挖掘自身资源优势,利用天然冰挂、冰瀑,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了几个月的雕琢、打磨,创造了一个蔚为壮观的冰雪世界。

  严寒阻挡不了市民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在古城墙带状公园,每日有不少滑冰爱好者在冰面上尽情驰骋,展现着速度与激情的完美糅合。不少市民在冰面上打陀螺,为节日的冰场增添不少欢乐气氛。“冰雪运动已经融入到我们日常的健身生活。”年逾六旬的老滑友王日升对记者说。

  我市不少旅游从业者表示,乘着北京冬奥的东风,“冷冰雪”变成“热运动”,释放“大热量”。一幅“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壮丽画卷加速展开;在“奥运效应”助推下,冰雪运动、冰雪旅游等“冰雪经济”相关产业不断升温。一张张滑雪票背后是冰雪消费市场的火热,一辆辆造雪机、雪蜡车背后是冰雪装备制造业的飞跃,一个个滑雪运动聚集区背后是区域经济的转型发展。业内人士建议,以冰雪运动为切入点,打造冰雕酒店、各类主题冰屋、冰酒吧,串联冰雪科技、冰雪运动、冰雪装备和冰雪产业,努力打造立体的“冰雪旅游IP”,是未来冰雪旅游发展趋势。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综合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综合
   第06版:文旅
   第07版:战“疫”专刊
   第08版:公益
王尚军:痴情冰雪四十载
“冷冰雪”释放“大热量”
平城区开展新春送“福袋”法治进万家主题活动
感受别样“大同年”
云冈石窟景区讲解员招聘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