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脑梗总是突然发生的,实际上脑梗在发生之前就已经有征兆了。一觉醒来,患者发现口眼歪斜、吞咽困难、拿不起筷子。还有一些患者发病前有肢体麻木感、说话不清、眩晕等症状。大同现代脑科医院脑卒中科主任李文忠说,这些症状一般都很轻微,持续时间短暂,所以常被人忽视。如果了解这些症状,我们就可以敏锐地捕捉到脑梗的发病信号。让患者在黄金时间内得到救治,从而挽救生命和避免脑梗带来的后遗症。
我们常说的脑梗、中风、脑溢血等都是脑血管病的表现,统称为脑卒中。李文忠介绍,脑卒中主要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目前大部分发病患者为缺血性脑卒中,脑血栓、脑栓塞、腔隙性脑梗等都属于这一类,而人们常说的脑溢血属于出血性脑卒中。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4-5小时以内采取静脉溶栓,是最主要的治疗措施。
今年48岁张女士,一大早起来做早饭时,发现自己的左胳膊抬起来时很费劲。她估计是晚上睡觉没盖好被子受凉了。可叫孩子起床吃饭时,怎么自己说话有点大舌头?因为平时血压有点高,张女士意识到问题好像不是受凉那么简单,在家人的陪同下立即赶往现代脑科医院就诊,李文忠为她进行了溶栓治疗,十天后出院时,张女士没有留下什么后遗症。
李文忠主任说,像张女士这样一出现症状及时就诊的患者在门诊中并不多见。这个病发现越及时,恢复的可能性就越大。他说,很多年轻患者出现症状后抱着“没什么,在家观察观察”的态度,或者不会予以重视,认为症状消失了就好了,却不知微小栓塞是脑梗的预警信号。
脑梗致病的机制是血流中断,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而受损伤,超过一定时间必然导致坏死。李文忠打比方说,脑梗就好比是给庄稼浇水的水管堵了,早期及时恢复供水了,庄稼还能活,如果庄稼彻底“死了”再供水也无济于事了。因此,治疗脑梗的关键是血管再通、恢复血流,这就需要进行药物溶栓或机械取栓治疗。它有着严格的“时间窗”。出现症状后最好在4-5小时内就诊,愈后会比较好。
近年来,中青年人脑梗塞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如频繁饮酒、吸烟、运动量少、高热量饮食、熬夜等是导致脑梗年轻化的主要原因,而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情绪焦躁又加重了对身体的损害,从而导致脑梗塞发病。
脑梗的主要表现有:患者自觉半身无力或半身麻木;手中的物品突然脱落;突然说话不灵或吐字不清,甚至不会说话,但“心里明白”,即神志清楚;单眼或双眼突然视力显著减退,乃至一过性失明;记忆障碍,发生一时性遗忘;头晕;步态不稳等。
“这些症状既可大部分出现,也常只出现一两项,而且常反复发作,几天之内甚至发作几十次,也有数周或数月内只发生一次的。还有的人只发作一两次,恢复后,一般不留后遗症,和健康人一样。”李文忠说,正由于这个特点,尤其是发作时间甚短,恢复得快,极易使病人自己和家属对此麻痹大意,失去警觉,而不去就医,甚至继续做危害脑血管的事情,造成严重后果。
“发生脑卒中后,首先要及早去医院,即使症状已经完全消失,身体恢复了常态,也要去专科医院,对心、脑血管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检查。”李文忠说,通过一系列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容易引起卒中的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以及与之关系密切的糖尿病。如果是这些疾病的患者发生的脑梗,必须从积极治疗这些疾病入手,这是防治轻微卒中的治本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