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父亲的身份

耿艳菊

  父亲有两个身份,一个是乡村医生,另一个是农民。

  父亲年少的时候,长得羸弱,在同伴们不读书或只读几年书的情形下,祖母坚持让他读书,因为祖母认为读书对于身体羸弱的父亲是最好的出路。父亲心高志远,也乐于读书。然而因为家境贫寒,他也只能读到了初中毕业。

  接下来的路,明摆着,便是跟着祖父下地种田。父亲心有不甘,他想到了本家一个开着药铺的叔叔,一番苦想后,他为自己找了另一条出路:学医。

  父亲多半的医学知识是在祖父的棍棒和唠叨下学会的。祖父的棍棒和唠叨不是督促父亲学习,而是阻止。那个年代,填饱肚子、成家立业才是人生大事。父亲已经不小了,“笃笃”的棍棒敲击在桌子上,却没落在父亲的心上。很多年后,父亲提起旧事,不仅没有埋怨祖父,反而深刻理解了一个父亲的心。

  父亲结婚成家后,祖父完成了他的责任,也就放手不管了。在母亲的支持下,父亲终于实现了他心中的一个愿望:去县里读了卫校,考取了医师资格证。回来后,父亲开了一个简单的诊所,成了一名乡村医生。

  父亲的医术很快在十里八乡传开了,很多人走很远的路找父亲看病。父亲也一下子觉得自己的人生找到了努力的方向。他没有停滞不前,而是继续学习,他希望自己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可是,他是父亲,孩子们一个一个地降生,让他开心,也让他压力重重。

  依旧朦朦胧胧地记得那个夜晚,月光朗朗,父亲和母亲坐在院子里,商量着自己的前途。一个难得的进修机会,一笔孩子的学费,让父亲矛盾重重。第二天早上,当我揉着睡眼站在院子里的时候,父亲突然站起来,摸摸我的头对母亲说,把钱留着交学费吧,快开学了。

  就是这样,在我们的成长和他的前途之间,他一次次选择了我们。一年又一年,他也从风华正茂的青年走向了两鬓斑白的沧桑中年。

  在我读初二的那一年,父亲关了他心爱的但不能为家里带来丰厚回报的诊所。他接过农具,接过出外打工的几位叔伯手里的田地,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人,头顶烈日,足踏泥土,从一个好医生变成了田里的一把好手。

  而我们在每次需要填写父亲职业一栏时,再也不用在医生和农民之间犹豫,简单迅速地写下“农民”二字,然后,也慢慢地懂得了这两个字的分量和意义。

  每年的六月,是高考的季节,也是父亲守护着的麦田收获的季节。当我们一个个通过六月的考场,读了大学,走向了父亲曾经向往的高远天空时,一向清瘦的父亲渐渐胖了。他望着麦田里那些黄澄澄的饱满的麦穗,像望着我们的脸庞。

  在我们的人生麦田里,父亲是最忠诚的守护者。

 
     标题导航
~~~米丽宏
~~~姜卫红
~~~
~~~耿艳菊
~~~蔡同伟
~~~侯建臣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云冈副刊
   第04版:公益
锄禾的父亲
穿过时光握紧父亲的手
峭壁松姿
父亲的身份
父亲与庄稼(外一首)
小说二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