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农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 本报记者 曹飞

  今年以来,天镇县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抓手,依托文旅融合“大产业”、基层治理“大网格”,着力构建长城板块农文旅融合经济带,不断延伸“大县城”建设的外延,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赋能提效,奏响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交响曲,全县居民在县域发展中提升了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对于天镇女孩李思阳来说,2022年是个值得纪念的年份,她创办的文化创意公司正式入驻李二口长城景区。剪纸、布艺、刺绣,李思阳通过一件件精美的文创产品,宣传天镇长城,展示天镇文化。

  “这是我设计的一个原创剪纸作品,因为我们天镇李二口村有全国唯一错长城,旁边有千亩杏林,每当杏花开的时候,景色特别美丽,我们取一个寓意叫长城见证百年幸福,我想把幸福传递给大家,把李二口村宣传出去。”李思阳说。

  站在李二口村口,远远望去,黛色的长城、雄浑的山脉、古朴的村庄构成一幅壮美画卷。走进村子,一路上村景、民俗显现别样风味。如今,李二口村因为明长城而名扬省内外,作为传统村落,这里已搭乘上了旅游的快车,长城、杏花、红叶、雪景四季风貌交相辉映,绘就出了一幅亮丽的画卷,吸引着全国各地无数游客探幽寻古。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李思阳告诉记者:“在长城文旅开发之前,长城对于村民来说就是一道不能吃不能喝的土墙,随着文旅开发的日渐深入,人们才意识到,长城是一种文化,是一种能让人过上好日子的产业。”

  国家人社部派驻李二口村第一书记王志勇告诉记者,随着李二口旅游业的强势崛起,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结合村民需求,办起了人社就业创业服务驿站,吸引人才回流,让村民在家门口学技术,能就业,许多外出务工的农民回村办起了农家乐、民宿、文创等小微企业,带动村民就业增收。全村202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万余元。

  去年底,李二口长城景区正式入列国家4A级旅游景区,文旅产业日渐成为天镇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围绕长城农文旅融合发展,该县在长城沿线布局李二口杏林基地、东瑞千亩冰葡萄种植、传统小杂粮等农业项目,使得天镇长城不仅是“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文旅景点,也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一条经济带。

  天镇县负责人说,我们按照“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路,在长城沿线的3个乡镇14个行政村,规划建设了“天镇·红酒谷”、天镇薛三墩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天镇西洋河生态旅游康养综合体、天镇魏来国际康养度假区等16个文旅融合项目,从而打造了农文旅融合发展经济带,给老百姓就业增收提供了重要的产业平台,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天镇力量。

  创新农文旅融合推进,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天镇县聚焦项目建设,强化项目牵引带动,以精深加工、绿能开发利用、文旅融合发展为重点推进方向,农业、文化、旅游产业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天镇县正在符合自身特点的乡村振兴大道上大步前进。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要闻
   第04版:专版
   第05版:综合
   第06版:要闻
   第07版:文旅
   第08版:特稿
习近平向“全球发展:共同使命与行动价值”智库媒体高端论坛致贺信
落实方案“九不准” 扎实推进“两统筹”
谱写农村就业新篇 绘就农民幸福底色
图片新闻
“农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新荣区实现财政收入“双过半”目标
我市以常态化督导纵深推进清廉建设
图片新闻
1.42亿元稳岗返还补贴惠及26万名职工